好多范文网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荆公改字》教学说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荆公改字》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荆公改字》教学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科要求会写的荆字。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导言:同学们,学过《泊船瓜洲》这首诗么?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知道么,作者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可费了不少心思,进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读文注意断句。指名读文,检查朗读情况。

3.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查到关于这课资料了么,谁能交流一下。

5.默读课文,结合书后注释弄清文章的意思

三、继续深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人物,潜心推敲的精神品质。

1.同学们继续读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弄清文章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文章分几部分写的。

5.重温《泊船瓜洲》,请你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6.读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样意思?从这些词的前后联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

7.讨论:王荆公几经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位“绿”字,好在哪里?

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既能表现春风神奇,又能显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绿”字唤起了江南的一片春色,唤起了作者无限的联想,唤起了作者心底思归的念头,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四、总结升华。

1.让我们再来把这部分读一读,体会用词的精妙所在。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3.拓展与运用:

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讲一讲,能写的可以写下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展开适当联想。

《荆公改字》教学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安石炼字的经历,理解课文的意思。

3.品读体会课文,学习古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

教学重点:

读通并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教学难点:

品读体会课文,学习古人对知识的严谨态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设下悬念

背诵诗歌《泊船瓜州》

王安石选用绿”字,还有一段故事呢,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二、练习朗读课文

1.组间巡视,随机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同桌间合作读、齐读)

3.指导断句。

三、指导学生理解古文的大概意思

1.组织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了解古文的意思。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学习生字

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指导书写“荆”字。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抄写注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

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深入理解课文

1.读课文。通过比较,赏析“绿”字

点拨学生体会“绿”字的妙用:a.春风给江南带来了绿色;b.“绿”字还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剩机感;c.“绿”字和“还”字还有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色更引发了诗人想回家的念头。

指导吟诵,教师小结。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遣词用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读课文。

3.交流感受。

重点词语:圈去 注 复圈去 旋 如是 始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严谨认真的态度。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泊船瓜州》。

2.把课文改写成小故事。

《荆公改字》教学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分析这一板块的主题是推敲,包括三篇文言文, 、 、 《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 《荆公改字》一文选自南宋 。表现的是古人严谨创作、反复推敲的学习态度。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主要讲的是《泊船瓜洲》一诗草稿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改来改去,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课文虽然短小,所表现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神是足以让人深受感动的。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荆公的绝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修改过程。

二、 说教学

目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从课初的学生初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范读,学生练读,齐读。到课中,边理解边读,一直到理解后的背诵。可谓是把读和诵贯穿始终。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 本篇课文的学习完全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手中的工具书自学完成的, 特别是在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我请同学们把王安石曾经用过的“到,过,穿,送,染”等字送回诗句中,通过读自主地发现,体会。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把文章改写成小故事。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名族文化智慧。

教学重点:

学生能理解课文,体会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学难点:

品味王安石改字

三、说教法

和学法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非考察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我选用了如下教学法和学法:

教法:

1 朗读感悟法,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律,于读中感悟用字之妙。

2 点拨法,对于学生疏通有困难的地方予以点拨。

3 评价激励法。

学法:

1 讨论交流法:让学生结合工具书自主交流悟出文章的大意。

2 情境朗读法,通过启发激励,让学生读出一个一丝不苟的王安 石,一个精益求精的王安石。

3 想象质疑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

媒体资源的选择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工具书、多媒体课件、人物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

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是《荆公改字》的第二课时,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地把握,故本课我设置了“板书课题, 总体回顾;共讨学法,再现文章内容;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创新课堂,故事演练;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五个环节。

(一)、板书课题,总体回顾本环节中,学生将齐读课题,回答王荆公是谁?改的是哪个字?为什么要改呢?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自然走入文本区品味用字之妙。

(二)共讨学法,再现文章内容出示荆公改字的原文让学生去读, 读的过程中对个别断句处教师进行相机指导。力求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律。由于文言文语言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我将与学生共讨如何再现文言文内容的方法,进而总结出来,出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结合上述方法,去疏通文章内容,有疑难出我将予以启发和点拨。再现文章内容后,让学生结合文章脉络尝试背诵。 此环节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三)交流汇报,悟字之妙基于上一环节对文章大意的疏通, 学生已于无形当中感受到了王安石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环节,将结合课后思考与交流部分第三题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什么用“绿”字,绿字好在哪里?设计此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讲予以鼓励性评价。

(四)创新思维,故事演练 写,中央教科所张若田先生就曾说过, 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改编这一内容。鼓励学生在尊重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的展开想象,把荆公改字改写成一个生动的现代文小故事。这样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荆公改字》教学说课稿4

教材分析

《荆公改字》一文选自南宋洪迈的《容斋续笔?诗词改字》卷八,主要讲的是《泊船瓜洲》一诗草稿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曾改来改去,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课文虽然短小,所表现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炼字精神是足以让人深受感动的。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荆公的绝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修改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体会推敲炼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写的字只有一个“荆”字,这个字读“jng”,不读“jn”,是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2.朗读指导

朗读时应着力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继续使用示范朗读、领读等方法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还要给学生创设自己练习的机会,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掌握好文言文朗读的停顿与速度。以下的停顿仅供朗读时参考: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字;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3.阅读教学

本课的阅读教学建议把课文的学习与课后的“思考与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

(1)请学生背诵《泊船瓜洲》这首诗,由讲述诗的大意引入新课。

(2)在教师的示范朗读和领读中,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书后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在这里要结合“思考与交流2”引导学生知道修改诗句的过程是经历了“最初……接着……又……再……最后”这样一个过程。

(4)结合“思考与交流3”,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的精妙所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实践机会,把朗读、默读、思考、交流结合起来。

下面短文的大意仅供参考:

王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洲被一水间隔,眺望钟山好似只隔着几道山岭。春风吹拂给江南沿岸染上了新绿,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耀着送我返回故乡?”苏州的一位文人家中收藏着原诗的底稿,起初写为“又到江南岸”,画圈删掉“到”字,在诗文旁批注到“不好”,改写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文中的诗是我们曾经学过的,重温此诗,请你说说诗句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还可以与同学交流。这一练习是针对学生已经学过了《泊船瓜洲》这首诗以后来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不强求学生一定要说出新的体会,学生能想到一些问题即可。

文中的“初”“复”“旋”“始”各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语前后的联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这一练习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工具书了解“初”“复”“旋”“始”的意思,“初”是最初,开始的意思;“复”是再的意思;“旋”是又的意思;“始”是才,方才的意思。将这些词语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经历了“最初……接着……又……再……最后”的反复修改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发现来谈自己感悟。

讨论:王荆公几经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为“绿”字,好在哪里?这一练习旨在引导学生深切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精妙。据相关资料记载,王安石在最后用“绿”之前,除了用“到”“过”“入”“满”,还曾用过“掠、穿、去、来、送、染”等字,仔细品味,用“绿”字效果最好,因为“绿”字由原来的形容词变成了动词,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既能表现春风神奇,又能显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个“绿”字唤起了江南一片春色,唤起了作者无限的联想,唤起了作者心底思归的念头,与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照应。

(2)拓展与运用

用自己的话把《荆公改字》这个小故事讲一讲,能写的可以写下来。这是一个表达与习作相结合的练习。讲故事,要鼓励学生适当展开联想;写故事的时候,不要约束学生,也不要只是简单地将文言文译成白话文。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本文所讲的故事家喻户晓,因此,就故事本身学生不会觉得陌生,因此,再引导学生通过对照注释或运用工具书来读懂课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照注释读课文。不懂的还要查阅工具书。

《荆公改字》教学说课稿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韵味。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的情况下,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古人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出古文的韵味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感悟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体会古人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法】

朗读指导法、多媒体展示法、情境创设法、谈话法、评价奖励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想象质疑法、实践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于值得推敲的句子、段落。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课激疑

1、同学们,今天的语文列车开向哪里呢?请大家看黑板,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自由发言,质疑课题)

4、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问号走进文本,请大家把教材翻到105页。

二、诵读释疑

(一)初读

1、请大家自由读文,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尝试读出文言文的韵律。

2、生范读。

3、教师相机指导,共析课题。(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在你认为该停顿的地方划一条斜线)

(二)试读

1、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节奏齐读。

2、学生再次自由地读,以把握文言文的韵律。

3、个别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译读

1、我们以前也学过文言文,知道它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那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再现文言文的内容的呢?或者说你是怎么把文言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呢?(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归纳,相机出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那下面就让我们结合这些方法,再次走进文本,边读边议边写,看看你从文章都读到了什么?

3、成果汇报。(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抓住学生的问题走进文本)

(三)文白互读

1、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文白互读,以考验学生对文言文的记诵和理解能力。

2、师读白话文,生读文言文。

三、探究悟疑

1、同学们,文中说欧阳修初稿时,写“滁州四面有山”总共用了几十个字,而文中只出现了几个字?

2、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965年前,你也当一次欧阳修,看着这四面环山的滁州,(相机出示滁州及周边地貌)你想怎样写“滁州四面有山”的呢?(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

3、嗯,大家有理有据的想象真丰富,用古人的话说哪真是妙哉!妙哉!在和大家一起回到965年前这会儿,老师呀找到了买得欧阳修手稿的那个人,那就让我们看看欧公最初是怎么写的吧?

4、相机出示《醉翁亭记》初稿这段,进而与修改后的对比,让学生探讨那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5、嗯,大家的精彩讨论让老师明白了文章言简意赅的好处,明白了简洁也是一种美。

6、昨天啊老师在批改习作《美德在我身边》时,读到了这样一段话,大家帮老师看看,这段话哪里改修改一下呢?(相机出示片段,让学生修改,使学生体会到正确使用动词在表词达意上得重要性)

四、讨论析疑

同学们,经过上述习题演练,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文章呢?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正是有了这种积极认真、精益求精、反复诵读、细细揣摩的态度,才使我国文坛上佳作辈出,让我们把这种推敲精神,应用到习作中,反复的研读你的作品,细细品味用词之妙、用字之妙。


《荆公改字》教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 小学六年级语文《荆公改字》教案及说课稿

★ 小学六年级语文《荆公改字》教案及说课稿范文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荆公改字》教案两篇及说课稿

★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

★ 幼儿园《变废为宝》精选教学说课稿教案范文合集

★ 幼儿园我长大了课堂教学优秀说课稿教案范文合集

★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模板

★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科学语文教案范文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复习教案模板

★ 小学语文作文我的朋友说课稿范文

3156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