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范文网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方法指导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梳理,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方法指导

  一、认真解读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在备课时的,如果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钻研,能够真正的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的运用等,那么就可以轻松地驾驭课堂,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正是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则不然。

  我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仔细地研读了作者季羡林的经历及当时的心境,明白了他对外国人民的敬意和怀念。因而,教学时,很好的拓展了季羡林大师的写作目的。当我把一首写给季老的颁奖词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边读边悟,从心灵深处领会了这篇文章的深远意义及作者的高尚人格。同时,学生的认知有限,不联系背景的话,很难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二、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本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我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低,阅读习惯不好这样一种现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从以下几点尝试:

  (1)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或背成语

  (2)课外阅读课时帮学生选择一些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阅读书籍。

  (3)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班内开展一些朗读小竞赛等。

  (4)精心设计导入语

  一段好的导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将他们不知不觉的带入到教学中。

  我教《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设下了疑问:你眼中的美丽是什么样的?文中又是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这么久?你想知道是谁能做到吗?我们赶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吧。学生带着悬念走如了文本,倾心与文本对话.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开了好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会得到提高。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经之法,没有读,就不能产生语感、不能理解主要内容、句子的含义、语言的运用方法等等。然而,现在的语文课,很难听到学生用心去读,学生读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体验正是在多样化的阅读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自读、互读后进行交流。他们不但说出了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也体会出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还了解了祖国有珍贵的文化遗产等。学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课堂效果比预期的还好。

  四、巧妙提问,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同时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梳理

  一、以课本为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增加课外阅读量。

  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中年级可以朗读,高年级进行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大纲语).在小学语文教材(新人教版)里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和读写例话,它要求掌握什么阅读知识,怎样阅读课文,是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纲。

  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

  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

  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高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指示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学会利用校图书室、市图书馆自由选择读物。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量。

  读书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一个人不可能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读写能力必然有限。但读写能力未必和阅读量成正比,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

  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究,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普罗大众的家庭,上网阅读将逐渐成为今后阅读的大势。因此,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要使课外阅读既有效益,又有深度,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佳作、名著前,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阅读后,多查阅有关的书评,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作品,深化认识。

  四、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语),“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版语文教学大纲)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2、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3、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出色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方法指导

  一、培养阅读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找到恰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程阅读,指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体会―再发现问题”,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针对课文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用心感受作者的情感,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寻找恰当方法,强化阅读能力

  拥有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引导学生寻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具体的方法如下:

  1.阅读文本,找好切入点

  教师要让学生学得扎实,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把教材“吃透”,在阅读过程中要明确文章主旨,挖掘教材的精髓,研究文章的关键词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

  2.读通文章,发表独特见解

  小学高段的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与读者进行交流是更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式。

  3.研究背景,发展阅读能力

  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要反复阅读,深入发掘出文章写作的背景,让主人公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逐渐强化阅读能力。

  三、养成良好习惯,分享阅读喜悦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不断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养成阅读习惯。学生在学习文章时,要带着问题去阅读,积极思考,努力解决问题,进而提升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感受阅读的喜悦。

  小学的阅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培养情感,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为下一步的提升做好准备。

  4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方法指导

  (一)兴趣引路,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1、呵护学生个性,诱发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其打着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旗号,不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扎扎实实地训练他们有潜力的某一方面,使之为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

  谈谈老师语文课堂的“三·三”原则,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和“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2、和谐师生关系,诱导兴趣。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对话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以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握时机教育学生: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与学都是互相的,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就算错了也无所谓。

  而且,我们应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

  3、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此外,我们应该经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课件背景下感受语文的美,激发学生阅读的趣味。

  4、开展实践活动,保持兴趣。

  变单一课堂教学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辅助的“大语文”教育体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应经常开展“讲故事”、“读书会”、“展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演讲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方法入门,推动学生善于阅读。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1、从阅读的整体而言,要有计划,有部署,有要求,循序渐进。

  A、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和措施。可采用“自主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

  “计划性”是指着眼于本校的办学特色,思考“本班的学生毕业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积淀”从而确定本班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读完100本左右的书。“目的性”就是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B、根据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古代学者提出读书有“四别”,即“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看而且要背),心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要认真思考),手治之书(不仅要看、背而且要摘其要点写下来)”。

  所以,阅读应分清轻重缓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科书应是“手治之书”,重要的参考书是“心治之书”,消遣性读物是“目治之书”。

  2、从阅读的过程而言,要有广度,有深度,有速度,博采众长。

  A、课内外衔接,保证阅读的广度和容量。

  (2)学科融合,拓宽语文阅读的空间。

  (3)举一反三,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B、多法并用,保证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这里的“多法”指的是“读法”,主要有: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朗读法、默读法、诵读法等等。

  C、去粗存精,保证阅读的深度和质量。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读书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并不是一件好事。有位哲人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态度。态度决定质量。只有端正态度在阅读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积极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能进一步地理解吸收,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2)训练学生捕捉关键语句的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些句子,或表示过渡,或点明中心,其对表情达意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这些关键性语句,正确把握这些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读《詹天佑》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开头部分,使他们明白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洞察细节,深层探究,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

  (4)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就要老师教方法。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看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

  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要弄清文中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第二要弄清人物的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第三还要精读文章细细品赏,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词语,品一品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以达到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做到入境学习;第四对文中不理解有疑义的地方质疑,并通过讨论解疑;第五谈学习文章的体会收获。

  (5)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要有深度就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如在主要观点和重要内容部分划线;在关键词下圈点;在空白处写上各种评注、疑问、答案、要点的归纳;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词进行旁注等等。

  在批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读书笔记,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6)发挥个性,培养创新阅读。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因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如学了《三顾茅庐》后,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章节,作个简单的人物评析。有的同学就提出:刘备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他的一种计策,说明他狡猾,用多种表面工夫去感动诸葛亮。

  其实,他根本没什么本事,又列举许多事,来说明他出谋靠诸葛亮,开战靠张飞,关羽。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脱开书本,结合当今社会讨论刘备到底算不算一个成功人士?学生讨论异常激烈,最后,大家一致总结出:德、才并重才能真正地成功。

  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而且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挖掘。

  3、从阅读的目的而言,要有恒心,有经验,有成效,迎刃而解。

  千教万学,千阅万读,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能正确理解、分析、解答试卷上的疑难问题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说白了也就是为了提高阅读成绩,增加考试分数。可是需要阅读积累的内容又实在太多、太广了,简直让人有一种不着边际,大海捞针的感觉。不过,无论阅读的文章如何千变万化,阅读的题型如何改头换面,不变是规律。

  因此,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成绩,归根结底是要指导学生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创建成效。以下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A、告诉学生,学语文要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所以从四年级组班到现在六年级,近三年来,我要求学生每人每天至少坚持阅读30分钟,摘抄并背诵一首古诗或一、两句名言警句

  另外,只要人在教室,每时每刻《摘录本》和《字典》必须放在桌子角上,以备随机摘抄记录,随时查阅,随意翻看,无论是老师、同学从那里听来的,还是从书报、杂志看来的,都要随手记录下来。只要有疑虑的字词都要查实考证。每天的阅读摘记,不仅要写上日期和阅读题目,而且必须要家长签注意见。

  B、指导学生见缝插针地阅读。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阅读意识,合理安排,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等吃饭的时间,预备铃时间,坐车的时间,临睡前10分钟等等,这样把这些闲杂时间,凑零为整,就会挤出许多看似沒有的时间。

  C、我常跟学生说,语文的答案不同于数学。数学的答案1是1,2是2,多写也没用。而语文的答案是描述性的,一定要多写,千万不要满足于一点。哪怕是带点字解释,也要写两到三个。

  如“身临其境”的“临”,我要求学生写上“来到、到达”。如果是理解句子的含义或回答问题,那就更要把要点答全,把握不准时,宁可多写,把相关的统统写上。

  但也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二是千万不要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指导学生总结学法经验,摸索规律技巧。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经验,有技巧的,关键是善不善于总结反思。于是,我给学生分类整理了一整套解答各类阅读题的方法。

  如:分段及归纳段意、主要内容、中心的方法;开头、中间、结尾等句子的作用;如何找准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照应句等;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法的正确判断;缩句、扩句、改句的章法……这样经过整理传授和实践运用,学生就好比有了公式,有了法宝,各种类型的题目拿到手,都能迎刃而解了。

  E、碰到无法套用公式,或有一定理解难度的题目,则要沉着冷静。我要求学生按下面的步骤深入思考:

  (1)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反反复复读,反反复复感悟。

  (2)走一步再走一步。 先找些浅层的,再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挖掘内在的、深层的东西。

  (3)以文章为本。出题人的依据也是文章,所以答案要在文章中找。先划定大致范围,再缩小范围,然后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话,但不要过于夸张。

  (4)要有主题意识,也就是要确定文章中心,然后根据这个中心来做一些与中心有关联的题目。因为很多题目都要涉及到中心,这也是一个规律。

  (5)要注意文章的题目。文题就是文眼,文章的中心或其它答题多与文章题目有关。

  (6)注意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它多是本段的中心句。能快速地了解本段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层次,了解作者的思路。

  F、做到“十个要”:审题要仔细,答题要完整,语言要组织,书写要认真,文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要点要明了,卷面要整洁,检查要慎重,信心要十足。

  (三)练笔在手,促进学生运用阅读

  丁有宽老师曾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随文练笔”能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1、找准练笔点,让学生有“米”可炊

  如何确定这个练笔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a.化文本空白为练笔点

  如《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很多人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乍一看这个句子,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但仔细体会一下,似乎就能看到蒙古族人民从四面八方的蒙古包里走出来,聚集到作者所在的蒙古包之中的场景。这多么令人感动,“几十里外”啊,蒙古人民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啊。

  平淡的背后承载着深情与厚意。于是我就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自选角度,描写蒙古人齐聚一堂的场景。

  b.化情感宣泄为练笔点

  如一教师在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当所有的学生都在为宙斯的残忍而感到义愤填膺,为宙斯的大无畏感到五体投地的时候,教师巧妙的设计了随文练笔:这个时候,你的心里肯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能不能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呢?学生写得很精彩,有写给宙斯的,有写给普罗米修斯的,个个深情满怀,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独特的感受。

  有个学生这样写到:宙斯,你太残忍了!你的身体里根本没有心,最严厉的惩罚应该用到你的身上,因为你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就算不长回来也没关系。而普罗米修斯,我们需要他,尽管他的地位没你高,魔力没你强,但他永远是我们心目中最完美的神。

  c.化意犹未尽为练笔点

  如:在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就抓住课文最后一句: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进行了随文练笔,写一写青藏铁路开通那一刻,人们欢快的场景。伴随着韩红那来自天籁的声音,观看着几张拉萨人民欢庆的照片,学生们文思泉涌,个个奋笔疾书,写下了欢庆的场面:

  2、多种方式练笔,让学生“炊”米成“饭”

  a.仿写经典句段

  如:《白杨》一课中“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部分就是经典段,让学生进行仿写,效果非常好,有写医生的、写士兵的、写老师的……

  b.写自己的想象

  如:《桥》一文写的是一位老支书在洪水中让群众先走,而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场景。有位教师在课文的最后设计了随文练笔:假如这对父子在美丽的天堂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

  c.写自己的感悟

  如:《白杨》一课结尾,当学生明白这位西部建设者托物言志,希望子女也当一名西部支援者的时候,所有人都感动了。这时候,写下学生自己的感悟,那是最真最纯的。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方法指导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汇总

2.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方法总结

4.2020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

5.小学语文中年段的阅读方法

6.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7.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理解得高分的四个技巧

8.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

9.小学语文常用阅读方法

8471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