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神舟飞船教案
推荐度: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过冬教案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实验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量吗?从小实验中找答案。
二、实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慢慢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实验。
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3、实验结果
(1)幼儿交流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忙?
(2)为个别实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助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第二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如果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醒幼儿注意实验要点。
3、实验结果
幼儿交流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伸: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很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特性,学会用正确的词表达自己的感觉。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不同特性物体的名称及作用。
3.对感知探索活动感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 纸箱两个,纸箱内分别放有冷、热两瓶水,棉花球、玻璃球、蜡光纸和砂纸等物品。
2. 放大的特性标志纸一张。
三、 活动过程
1. 摸一摸、猜一猜
请幼儿分别将手放入纸箱中摸一件物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猜一猜是什么物品,并与身边的小朋友交流。
2.说一说
依次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感觉?(冷、热、软、硬、光滑、粗糙)可能是什么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放大的特性标志纸上做记录)
3.再次进行触摸活动。
(1)对物品再次进行触摸活动,并按其相反的特性进行归类。
教师:请幼儿把物品从纸箱中拿出,对物品再次进行感知触摸,并在此基础上按相反特性进行归类。(如把冷水和热水放在一起、把棉花球和玻璃球放在一起、把砂纸和蜡光纸放在一起)
(2)在触摸感知的基础上,运用经验说说该特性物品的用途。
小结:不同的季节、不同温度的说会给人带来舒服的感觉;棉花球是用软软的、吸水性强的棉花做成的,在医院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它;玻璃球用硬硬的玻璃成的,光滑而且美观,是小朋友游戏的好伙伴;砂纸表面很粗糙,可以把不光滑的表面打磨平整、圆润,比如铅笔尖、带刺的木头等;蜡光纸美观、易折,是小朋友们用来做手工的`好材料······
四、找一找
(1)寻找生活中各类特性的物品,按物体的特性做记录。
提问:生活当中好还什么东西是硬硬的?软软的?······(请个别幼儿回答)它们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类不同特性的物品分类,老师帮助画在标志纸上。
五、总结评价
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按照物品的特性在标志纸上做归纳记录,并总结阐述不用特性物品的作用,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鼓励。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让幼儿初步了解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的承重力的影响,并做简单的记录。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四种桥面:单层纸制的平面桥面;双层纸制的平面桥面;单层纸弯成的单孔拱形桥面;单层纸折成制的梯形桥面。
2、乐高积木人手一份
3、记录表格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初步了解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的承重力的影响。
活动过程:
一次尝试
桥面与承重
1、出示四种不同桥面的桥,幼儿观察它们的异同。
2、设疑:在这四种桥上放乐高积木,那种桥上能放得最多。
(幼儿猜测并说理由)
3、介绍记录表及记录方法。
4、幼儿操作尝试并记录。
5、讨论:哪种桥上放的积木最多?哪种桥上放的积木最少?为什么同样大小的桥面,不能放一样多的积木?
6、小结提升:不同形状的桥面,承受重量的本领是不一样的。
二次尝试
桥墩与承重
1、幼儿观察两座桥墩距离不同、桥面相同的桥。
2、设疑:这两座桥上放积木,能放得一样多吗?
3、幼儿提出各自假设。
4、幼儿操作尝试并记录。
5、讨论:为什么这两座桥不能放同样多的乐高积木?
6、小结提升:桥墩距离大,承受重量的本领小;桥墩距离大小,承受重量的本领大。
活动延伸:
鼓励再探索
1、设疑:在同一座桥上放积木,集中放可以放得多,还是分开放可以放得多,请你们在区角活动时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布和塑料不同的透水性能。
2.了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布衣、雨衣、一块棉布。一块塑料布、塑料桶。
2.用于试水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伞、纸袋等。
3.音乐磁带和cd。
活动过程:
一、小实验。
1.教师:准备好两个塑料桶,将一块塑料布和一块棉布分别固定在桶的上方,请幼儿猜一猜。
--教师:我把水浇在塑料布和棉布上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猜想)
2.请两名幼儿分别将水倒在塑料布和棉布上,幼儿验证猜测。
--教师:桶里的水漏下去了,哪个桶里没有水漏下去?为什么?
二、进一步实验。
1.教师将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来,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是怎样渗透棉布,再往下流的。
--教师:怎样才能把布里的水弄干呢?(拧、挂起来晒。烘干、吹风等)
--教师:怎样把塑料上水弄干?(抹一抹就干了。当场让幼儿试一试)
三、观察、比较雨衣和布衣。
1.观察雨衣讨论。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件衣服什么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么感觉?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它有什么用呢?
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讨论。
--教师:这里还有一件布衣服我们来感觉下,它和雨衣有什么不一样?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门吗?为什么?你喜欢怎样穿它?
四、猜猜那些东西能装水。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尼龙雨伞、纸袋等,让幼儿猜猜这些东西能不能装水。
2.请幼儿装水试一试。
活动延伸:
听歌曲,《雨,雨,走开吧》,并学唱。
活动提示:
1.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布和塑料的区别在哪里,引导幼儿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料的不同。
2.在实验过程中要用水,建议教师提醒幼儿戴围群和护袖,避免幼儿因为国语专注而把衣服弄湿。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发展求新求异思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细绳、橡筋圈、回形针、胶泥、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尝试让纸立在桌上失败,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二)幼儿操作
1、老师重点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先鼓励幼儿用桌上老师提供的材料帮助纸立起来,看谁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让纸立起来,同样要用又新又多的方法。
(三)结束部份
1、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老师总结:一张纸能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随着我们不断学习和长大,我们就会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交通工具。
2.初步了解交通工具的差别和作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交通工具的.差别。
教学准备:
交通工具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新课导入:
小朋友今天怎么来学校的啊?
生: ……
2.了解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点开各个交通工具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
2.小汽车,滴滴滴。
摩托车,嘟嘟嘟。
自行车,铃铃铃。
大飞机,嗡嗡嗡。
长火车,咕噜噜。
三、结束部分
1.和小朋友一起给他们的声音,和交通工具配对。
2.教师总结学习内容,评价幼儿表现。组织幼儿下课活动。
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小朋友们积极参与,获得了很好的结束,由于交通工具种类较多,可能导致课时过长,应把握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