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讲述了农妇李雪莲(范冰冰饰)因生二胎和丈夫“假离婚”,却惨遭抛弃,走上了长达二十多年、不断上访伸冤的漫长路途。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六篇《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范文一
昨日,由刘震云编剧、冯小刚[微博]执导、范冰冰[微博]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京举行首场发布会,相距上部三人合作影片2003年的《手机》,一晃已经十二年。冯小刚对如今的范冰冰不吝赞美之词,“这部电影里有名有姓的男演员28个,女演员只有一个,但她也没辜负这种众星捧月”。原著作者兼编剧刘震云表示,《我不是潘金莲》算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是想说如果一个人想把一句话,找到合适的人说出来,到底有多么的困难。李雪莲花了20年就是想纠正她前夫的那句“我怎么看你是潘金莲”,并从这一件事引发出越来越多的事情,“这是中国由人情社会向法制社会转变过程发生的故事”。也因为作品如此“接地气”,冯小刚这次不打算考虑“票房”的事情了,他干了件很任性的事儿。
冯小刚想拍的从1994年《永失我爱》算起,这是冯小刚的第16部电影作品,“我一口气拍了很多电影,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就不急了,每天都有人送来剧本,都在看,但我三年了才拍这么一部电影,就是要等一部值得拍的”。他援引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标准: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要深入生活,要拍出无愧于时代的、禁得住历史检验的作品,“提出这些要求到今天,过去一年多了,我还没有看到实践这些要求的作品,我觉得现在这部应该是符合的。”
范冰冰想演的《手机》的武月,是范冰冰的第一个电影角色,她用“战战兢兢”“懵懵懂懂”来形容那次表演经历。回顾这些年来大红大紫,演了不少角色,她的总结还算坦率,“十二年我拍了很多戏,有我喜欢的,也有我不喜欢的,但是这个东西真的不是以我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这个电影,恰好出现在自己可以有决定权的时候,“每个演员都想拍一部能留得下来的电影,很庆幸,我找到了。”
不仅仅是预告片,全片采用圆形、方形画面呈现
为什么要冒犯观影习惯?
本周一,当《我不是潘金莲》预告片曝光时,范冰冰的村妇形象并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是预告片全部用圆形画面呈现。在习惯了16:9的长方形画幅的电影后,即便华语电影出现“突破想象”的作品,也就是孝贤导演《刺客聂隐娘》1:1的正方形画幅,就在观众设想,这可能是冯导在预告片上特意作出的效果时,记者从几位参与影片制作和营销的人士处了解到,这部电影全片都将用这样的方式呈现,甚至会走得更远,前面大半部分用圆形,后面用方形。昨日在现场,记者向冯小刚求证,也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次我们的电影用的圆、方,不单是一个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韵味”,冯小刚用“冒犯”视听习惯来形容这次任性,但他表示,自己特别来劲、饶有兴趣。刘震云透露,最初他对此持反对意见,“但冯小刚根本不听你的,还用事实反驳你”。原来,在选景阶段就有很多人把这部片子和《秋菊打官司》等同起来,但后者肩扛摄影的拍摄方式,“曾经很先锋很流行,但现在已经烂大街了,我们要研究出新的方式”。
至于拍成圆的原因,据冯小刚解释,首先,它有种第三只眼睛在观察的旁观者感觉,再加上这个故事现实主义中有荒诞性,“这个圆也会让你感觉到,它和现实之间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第二,“这个圆只要你把一点点的中国元素放在这里边,它就特别中国,这个形式恰如其分”。
拍圆形到底有多麻烦?
冯小刚承认这个创意给拍摄增加不少困难。具体来说,不适合拍近景,不适合摇镜头,“因为一摇就成望远镜了”,大多是全景和固定镜头,要靠内部调动,画面的上部更适合有放空,此外,“过去拍电影都是高反差,加大反差,但是现在需要低反差,因为一高反差,就会把圆以外的部分吃进去。”所以我们大概也只用了三只镜头,就是50毫米、35毫米、25毫米,用三只镜头来拍。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范文二
2003年,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合作《手机》,电影在全国掀起一场热议。十二年后,三位老友因《我不是潘金莲》再度相逢。
3月16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京举办的主题为“十二年,一个圆”的首场发布会,导演冯小刚、编剧刘震云、主演范冰冰共同出席了活动。
冯小刚表态,《我不是潘金莲》依然是他最拿手的喜剧,但又不单纯是一部喜剧,这里还有对中国从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思考,对全新电影表现手段的尝试。
冯导最后总结说,《我不是潘金莲》将是他电影生涯的又一次全新开始。
依然喜剧——“这次是道理很幽默”
乍看起来,《我不是潘金莲》并非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喜剧,但发布会现场冯小刚明确表示,《我不是潘金莲》确实是一部喜剧。
冯小刚总结,幽默分三种:一种是语言的幽默,一种是事情的幽默,第三种是背后道理的幽默。“《我不是潘金莲》就是第三种。”
《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前夫说,“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为了纠正这一句话,李雪莲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没想到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接着变成了第三件事。十年过去,她没有把这句话纠正过来,但她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悟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
刘震云介绍,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一句顶一万句》讲‘想说一句话很难’,《我不是潘金莲》讲‘想纠正一句话也很难’”他引用《纽约时报》对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评价,“过去中国的文学很沉重,人也沉重,而这次《我不是潘金莲》是用幽默的方式表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范冰冰补充,观众看过该片之后不会觉得搞笑,但会会心一笑。
三年一剑——“会是一部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作品”
冯小刚上一部导演作品还是2014年上映的《私人订制》,在过去几年里,他只导演了《我不是潘金莲》这一部作品。冯小刚解释,“我这个年龄不是追求拍更多,是拍值得拍的电影。”
在冯小刚看来,《我不是潘金莲》就是这样一部值得拍的电影,他还引用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表示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要深入生活,拍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我相信《我不是潘金莲》是可以对市场形成引导的作品,是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作品。”
刘震云同意冯小刚的观点,他表示,“一部电影的目标如果只是娱乐,那胡扯、胡闹、、胸大无脑就够了,但一个民族的优秀电影必须有思想。”
片中角色经历与自身生活反差极大的范冰冰也强调,“每个演员都希望拍一部能留得下的作品,我运气刚刚好,遇到了这部戏。”
圆形画面——“我对冒犯观众特别感兴趣”
此前《我不是潘金莲》发布的先导预告中,画面以圆形呈现,引起各方猜测,冯小刚在发布会上正式回应:圆形遮罩画面是配合剧情表达的需要特意为之,上映时也将采用此种格式。
冯小刚解释,《秋菊打官司》中运用了偷拍、肩扛拍摄等当时还比较“先锋”的拍摄方式,而这些手法现在早已烂大街了。在筹备《我不是潘金莲》时,冯小刚想尝试点新东西,最后想到了圆形画面。“当时很多人反对,说会冒犯观众,但我就是对冒犯观众感兴趣。”
在冯小刚眼中,这种怪异的圆形画面有其特有的优势,“圆有旁观者观察的意思。”“电影是现实的也有荒诞的,圆形能表现出荒诞的感觉,”“这个故事只能发生在中国,而把任何一点点中国元素放到圆形画面里都会特别中国。”
冯小刚透露,《我不是潘金莲》拍摄过程中只用了50mm、35mm、25mm三支镜头,他和摄影师罗攀甚至想过尝试不换镜头拍摄整部影片。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范文三
近日,备受关注的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在北京召开首次发布会,当天,冯大导演携原作及编剧刘震云,主演范冰冰共同出席了这场被命名为“十二年,一个圆”的活动——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相隔12年,范冰冰与冯小刚、刘震云继《手机》后又合作了。整场发布会围绕“圆”的三个谐音展开,三人也彼此互夸,甚至刘震云表扬起了范冰冰会凭着这部片子成为”表演艺术家“。而冯小刚则透露,本片中有28个男演员,女主角只有一个范冰冰,可谓是“众星捧月”。
《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在2012年首部以女性视角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是金马影帝冯小刚再度回归导演身份的作品。发布会现场,播放了一段电影《手机》的混剪视频,带领众人回忆起2003年《手机》掀起的一场家庭关系的“腥风血雨”。时过境迁,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再聚首被主持人马东调侃“岁月对每个人下手的轻重果然不一样”。冯小刚与刘震云已经第四度合作了,两人现场谈笑风生互相“开涮”,“革命友谊”可见一斑。范冰冰则是《手机》后第二次与冯小刚合作,相隔十二年再任“冯女郎”,范冰冰感慨颇多称一切都是缘分。
据悉,范冰冰为“李雪莲”这一角色“牺牲”颇大,不仅造型上打破以往“女神”形象颠覆出演,更历经诸多户外拍摄,十分艰苦。值得一提的是,范冰冰在《手机》中饰演的是一位仗着美貌插足他人婚姻的“潘金莲式”人物,而此次《我不是潘金莲》中则饰演了一个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的“良家妇女”,两个角色遥相呼应趣味横生。
主创问答
记者:我们对冯导电影的期待,首先第一个期待就是喜剧,这是一部喜剧吗?
冯小刚:这是一部喜剧,只是喜剧有不同的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言语上的幽默,第二个类型是事情上的幽默,还有一个是这个事情背后道理的幽默是什么。《我不是潘金莲》这个电影,我觉得它就是这个事情的道理的幽默。
记者:看预告片里的范冰冰,不太像特别有喜感的角色?
范冰冰:其实诠释李雪莲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会心一笑,这个笑不是现在市场上所谓的这种搞笑电影,那个笑有的时候应该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得到,都能看得懂,但是又非常让你觉得在心里面触动了你某一个点。我们没有刻意地做幽默的东西,但是它就是很幽默,是故事的幽默。
记者:冯小刚导演三年拍了一部电影,这部片子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冯小刚:为什么三年了才拍这么一部电影,希望找到一部像我这个年龄值得拍的电影。我觉得《我不是潘金莲》这个作品,首先这部电影一定不是市场的奴隶,它是引导市场的一个作品,同时这部作品也是深刻地反映了变革中的中国人的生活的一部电影,同时我认为它也应该可以是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当然了,它首先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但是它不停留在好看,它有比好看还更多的东西,但是首先必须是好看。
记者:范冰冰为什么要接拍这部电影?
范冰冰:我能在这部电影中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为什么我要拍这个电影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想拍一部在这个时代能留得下来的电影。拍一部能在你的职业生涯里面,最后能留得下来的作品。我觉得《我不是潘金莲》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对于我来说,所以很珍贵、很珍惜它。
记者:请问冯小刚导演,范冰冰这12年来有什么变化?
冯小刚:冰冰,我是觉得她十二年来,有一个核心变化,就是变得非常自信,拍《手机》的时候,她第一次拍电影,当然第一次拍电影,在我的指导下,已经是可以,我没想到她第一次拍电影能演得那么生动,然后这12年来,现在发现冰冰的谈吐,包括这次演李雪莲角色,整个人非常自信,这一点特别重要,当然还有没变的,往往看长得这么好看的女孩,会不会想这是不接地气的人,但是冰冰让我感觉,一直以来,她的内心非常接地气,这一点我非常欣赏。还有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好看。
记者:起用范冰冰演一个农妇,不怕她太好看而观众忽略她的演技吗?
冯小刚:我要说,我当时有一个野心,冰冰其实是演戏非常用心、有才华的演员,因为她太好看了,所以人们总会要强调她的好看,所以我就很想给大家一个意外,给大家一个惊喜,让他们看到,冰冰不靠好看,来塑造一个人物,而是离她很远的人物,这次特别欣慰,我也要恭喜冰冰,我觉得这个电影放了之后,会让观众觉得真的是眼前一亮,才貌双全。这部电影里男演员28个,女演员只有一个,而且这里面的男演员有很多非常有演技的,众星捧月,但是她也没辜负众星。
记者:范冰冰演这部电影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范冰冰: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克服这个洋气的脸(笑)。其实要克服的东西真的很多,包括走路的形态,包括造型的改变,包括方言的学习等等。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范文四
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是他与刘震云的第四次合作。我们太久没有在中国银幕上看到活生生的中国人了,没有切实去领略这块土地的日新月异和亘古不变。有什么样的规矩,就有什么样的方圆。《我不是潘金莲》必将是2016年,还可往前追溯的十余年里,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一些人畜无害的文艺工作者,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后,给自己下了不忘初心的强大心理暗示后,决定曲线救国。把稻粱谋足之后,再进行可持续发展。他们把这称之为理想主义,而自己仍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追梦人。无数美丽的现实告诉我们,他们的一切冀盼,只是从一个物质转换成另一个物质。
冯小刚和他们不同,一开始,他的口号是为老百姓做足底按摩。等老百姓舒坦,他自己又不自在了。他曾说过,他之前所有影片所积累的财富、声名和信誉,都只为一部电影做准备,那就是根据刘震云纪实小说改编的《一九四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冯小刚是一个还算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与陈凯歌、张艺谋先阳春白雪、后下里巴人的创作轨迹不同,冯小刚走向了他们的背面,他越来越严肃(也可以说冯小刚每一部影片的内部肌理都不是那么嬉皮笑脸),现在轮到了《我不是潘金莲》。
从冯小刚的电视剧时代开始,冯小刚最重要的文学给养,来自王朔和刘震云。私以为,冯小刚其实更容易与刘震云互通款曲。虽然这两位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都能极尽讽喻之能事,但就在王朔早期作品中,他所描述的生活再怎么热气腾腾,都有一种欲驱尽烟火的浑不吝和一种巨大的怅然。刘震云则善于在鸡零狗碎间,道尽历史与现实对人的双重捆绑,且有着极强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叙事野心。
也可以说,刘震云更“在地”,而王朔则更虚缈(不仅是他的《我的千岁寒》)。王朔会写到政治,但总体而言是去政治化的,是换汤不换药的周而复始,也更空荡和灰色些。而刘震云则一直秉持人是历史的人质这一创作原则。仔细端详王朔和刘震云,若进行粗暴判断的话,刘震云是写实的,而王朔则是写意的。冯小刚一旦真要投入心力和心血的影视剧,则都是现实主义的,都是见了棺材才落的泪光点点,撞了南墙后的头破血流,这在《北京人在纽约》、《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等影视剧中都暴露无遗。
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是他与刘震云的第四次合作,也是这二位与范冰冰继《手机》之后的二度携手。范冰冰自《苹果》后,极力想摆脱“花瓶”的称号,目前看来,大家更感兴趣的,还是她的姿颜。范冰冰这次出演的角色,性格上是一根筋,性情上倒极随和,与多名男子有染。小说中这是个美人,一旦这个美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事情也会接踵而来,但是不是就能一了夙愿,还得两说。
从目前出炉的预告片里,实际看不出范冰冰在表演上有多少华彩,只是在装束上去了些铅华,这跟她在《桃花运》和《苹果》里的所谓牺牲,无甚两样。范冰冰应该会从29岁一直演到49岁,这其中的跨度倒是范冰冰没有经历过的,而这样一个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都在庞大的社会关系网中左奔右突的女子,对范冰冰而言,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说不定,这会真的成为范冰冰表演生涯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具有非凡的转折意义。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相信《我不是潘金莲》上画以后,会有人将范冰冰此次的出演,与巩俐勇夺金鸡和威尼斯影后的《秋菊打官司》相提并论,盖因这两部影片都讲述了一个民告官的故事,都在冷眼旁观女性的欲望是如何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就是说,范冰冰演得越热烈,越具泥土的气息,我们才能感受到那零度以下才有的寒意。
从预告片里,大家目前看到的画幅为圆形,此画幅最麻烦的是,给光影的聚焦带来很大的难题。早期默片里也有类似圆形遮罩的用法,比如德国表现主义时期电影,但那种用法还是有阴影边缘,借助阴影凝聚画面焦点。2014年,墨西哥和比利时合拍的影片《路西法》也采用了圆形画幅,是用制造滤镜的方式来完成拍摄的。
《我不是潘金莲》目测来看,估计是在后期采用了特殊的手段。稍微透露一下,《我不是潘金莲》最终的成片,会有圆形和方形两套画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又或者是有什么样的规矩,就有什么样的方圆。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范文五
2015是中国电影逆袭的一年,全年总票房400亿元,国产片票房占了60%。更可喜的是,国产片不仅票房可观,质量也大幅提升,《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等片叫好又叫座,一时间成为全民热点;《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老炮儿》《心迷宫》等电影更是影评人和观众都交相称赞的佳作。
而往年风头很劲的进口大片与国产片比起来,无论票房还是口碑似乎都被压了一头。2015年国产佳片频现,让我们看到中国电影的希望,2016年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华语大片,我们不妨来展望一下。
影片改编自作家刘震云2012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在如今各种火热的网络小说包围中,这样一部文学作品略显质朴,但在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各种亮点却纷纷涌现。
《我不是潘金莲》是冯小刚导演时隔三年的新作,女主角是范冰冰,这也是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在《手机》之后,时隔12年再次合作。
《我不是潘金莲》的原著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有些黑色幽默的故事: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前夫说的一句“我看你就是潘金莲”,坚持告了二十年的状。这样一个看起来心酸的故事却处处充满了无奈的幽默。正如冯小刚导演在微博里写道:“幽默有三种,一种是语言的幽默,一种是事情的幽默,第三种是背后道理的幽默。《我不是潘金莲》属于第三种。”
冯导拍了这么多年“冯氏喜剧”,要传达给观众的就是幽默,时间在流逝,艺术的追求在进步,冯小刚要表达的幽默也从“语言的幽默”变为了“事情背后道理的幽默”。说到为什么要拍《我不是潘金莲》,导演说:“我这个年龄并不是急着要拍很多电影,我其实还是要拍一部值得拍的电影。”
12年前出演《手机》中的武月,是范冰冰第一次拍电影,12年后,她挑战了一个离自己如此之远的角色。冯导说,《我不是潘金莲》中,有名有姓的男演员有28个,女演员却只有范冰冰一个,真的是众星捧月,而冰冰没有辜负这样的众星捧月。
除了主创的引人注目,本周发布的《我不是潘金莲》先导预告也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因为预告片的画面是这样的~预告片中的圆形画幅到底有什么深意,围观群众有众多看法,而导演冯小刚与本片摄影罗攀都已证实,圆形画面不是预告片的一个噱头,正片也将全部采用圆形画面。如此创新的方式让《我不是潘金莲》具有了先锋实验的意味,而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频繁出现的圆形画面将使这部电影充满浓厚的“中国风情画”的味道。拍摄一部圆的电影,并不是简单地把原本的画面加上一个圆形就好,整个的构图、拍摄方法都要改变,看冯小刚导演如何在视觉语言上进行这一创新是令人兴奋的。范冰冰将如何演绎这个离自己如此遥远的形象也是令人兴奋的。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相关文章:
1.《我不是潘金莲》影评:群众利益无小事
2.电影老炮儿观后感范文5篇
3.2019年《铤而走险》电影影评以及观后感【五篇】
4.最新2019长安道电影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
5.关于老炮儿的观后感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