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范文网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朝花夕拾》一书是以平和舒缓的笔调著成,它为读者娓娓道来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篇1

最近,我看了《朝花夕拾》这本书,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记述了鲁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代求学的历程。

在《狗猫鼠》中,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恨;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在《二十四孝图》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在《父亲的病》中,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作玄虚、勒索钱财、革菅人命的实质。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告诉我们不要再回去那让人受苦的社会,更表现了对阻遏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让我们了解历史,感谢美好生活的由来。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篇2

清晨迎风绽放的花朵,到了黄昏就已经凋零,捡起飘落满地的花瓣,引起我无限的遐想。《朝花夕拾》,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本书,描写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可能正是因为鲁迅笔下的童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所以才起了这么浪漫的名字吧。

鲁迅描写的童年,是顽皮而有趣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童年乐趣。春天里在百草园寻找人形的何首乌、摘覆盆子吃;夏夜望着满天的星星,坐在凉席上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秋天的梧桐知秋气;冬日雪地中用竹筛来捕鸟、塑雪罗汉、拍雪人……多么地无忧自由又有趣。

在《小引》中,鲁迅写到屡次想起儿时在故乡吃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等鲜美可口的蔬菜水果,通过对这些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不满。

《狗·猫·鼠》通过拟人的手法,用动物的秉性、行为来比喻人,尖锐而形象地讽刺了鲁迅眼中所厌恶的一些人。狗把一只猫当作象介绍给了其它动物,受到了大家的嗤笑,于是狗和猫反而成了仇家,通过这件事来讽刺当时社会上无中生有的言论。鲁迅更是通过因为猫的“嚷嚷”而打猫,来揭露出社会上某些人虚假的面目。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位保姆,给鲁迅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温暖。她没有文化,但懂得许多道理,她热爱孩子,通过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告诉了人们什么是朴实,什么是善良。儿时的鲁迅渴望有一本带图画的《山海经》,阿长就趁着告假回家的时候,给鲁迅带回了一本“有画的‘三哼经’”。鲁迅感受到了阿长的热心和善良,感动不已,从此也对阿长充满了无限怀念之情。

鲁迅的作品就是这样,笔锋辛辣。《朝花夕拾》虽然写的是童年旧事,但依然毫不留情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那“吃人”的旧制度。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篇3

我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年少轻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正同它的名字一样,是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录。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另有一番滋味吧。就如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艳,到夕阳西下时分去采摘,虽然失去了刚刚盛开的娇嫩和芬芳,晚霞的照射却让它平添了一种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送导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动物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精彩,趁大人们一愣,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给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就是读书,十分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什么魔力,他用一个孩子纯真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经说到:“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得有血有肉。”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话语虽然平淡朴实,赤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留连,向往与小动物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中年的鲁迅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每个人都阻挡不了时间的脚步,童年总会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个美丽的回忆。读《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快乐。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篇4

《阿长与山海经》是我读《朝花夕拾》这本书最受感动的文章。

它主要描述了鲁迅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几件小事,塑造了一个朴实、善良、迷信,却深爱鲁迅的“母亲”,表达了鲁迅自责、后悔,对长妈妈的感激及深切的怀念之情。

长妈妈很爱鲁迅,她是个寡妇,自己没生孩子,把鲁迅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他,呵护他。儿时的鲁迅渴盼《山海经》,目不识丁的长妈妈利用告假回家的机会,为鲁迅寻买到四本小小的书——《山海经》,这是鲁迅得到的第一部宝书,这部书对鲁迅一生的影响一定非常深刻,以至于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几年后,能如此清晰地回忆出细节。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和长妈妈一样,深深地疼爱着我。

奶奶今年七十岁了,沧桑的脸,佝偻的背,瘦长的个儿。

奶奶的规矩和长妈妈一样多:吃年夜饭,必要等她念一长段祈福的话才能开席;每月的初一、十五,必定奉上供品虔诚地朝拜;农历七月是她口中的“鬼月”,不许我晚上出门……这些规矩,我一个也不信,更不会顺她的意去做!即使这样,她也不恼。

上了中学的我,独自骑车上下学,回家总是很晚,她总是很担心,早早收拾好饭菜,提前半小时,关了门,下了楼,到了小区门口,迎着寒风,静静地等……我骑着车,拐到小区一侧,远远地望见她静立不动的身影和风中飘起的衣角。她也总是马上发现我,拖着不便的腿,小跑上前迎住我,伸手提起我背上的书包,身上顿时一轻,心里也松快起来。我慢慢地骑,她大步地走,直到电梯口,再陆续为我打开四重门,才进到屋里——这就算完成了一件大事!

我的身边,不止是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姑姑姑丈……他们个个都疼爱着我,投射在我身上的都是慈爱的目光,围绕着我的都是疼爱我的人。生活中、学习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想到他们殷切的目光、熟悉的身影,勇气与力量就神奇地临于我的心头。

读着“长妈妈”,想着奶奶,想到每天夜色中,在小区门口略微佝偻而瘦长的身影,告诉自己,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我的人,以后不至于如鲁迅那样后悔,自责,愧疚……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篇5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这是鲁迅在他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小引中的一句话。我将这句莫名其妙的话记在摘抄本上,带着疑问继续往下看……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鲁迅的童年与青年时期。那个年代,时局的混乱和社会的动荡,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可是我却可以切身体会到那一份回忆的情怀——经过了时间的筛选,留下来的是最深刻的记忆,最有意义的瞬间。早晨沾着露水的花,待到傍晚望去,依然挂在枝头怒放的,便是最坚韧的那一朵。

我想起了小学生活。那时候班里的同学都很“秀逗”,玩一些五花八门的游戏,开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玩笑。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我都会和父母“报告”这一天在学校里遇见的“奇葩”事,时而捧腹大笑,甚至“喷饭”。妈妈建议我,可以尝试着把这些事情写下来,留作回忆。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但脑子里虽然有了文章的脉络,到真正下笔的时候,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那份纯粹的快乐和蕴含的感情来。

我对自己非常失望,认为自己不擅长写作,连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都不能写生动。我还很着急:时间会让人忘记好多东西,等我长大了,写作水平提高了,这些好玩的事情会不会忘记了?

“写写我的小学生活”这个愿望一直埋藏在心底。

六年级下学期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不知是因为学习压力还是青春期的困扰,我发现很多同学失去了童年时的那份活泼、调皮,而我也因为即将毕业离别对老师和同学有些不舍,于是心底那个愿望又慢慢浮出水面。再一次面对童年时的纯真,心中竟升起几分敬意来。那些曾经认为自己的水平不足以写得栩栩如生、有一些细节已经模糊等的担心,在真正开始动笔之后,都无影无踪了。而那些年一幕幕欢乐的瞬间不停地奔涌出来,在我的笔下定格成永恒。

现在,回过头来看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写的那句话:“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我懂了:时间,确实蹂躏了一部分记忆,但是最精华的那部分,却在岁月之中慢慢沉淀到心底深处,永远都不会忘记。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篇6

暑假,天气格外炎热,知了在树梢唤个不停。而我,却丝毫不畏惧那浓浓的暑气。因为,手中捧着一本《朝花夕拾》的我,已然沉醉在许多有趣的片段之中。在这本回忆性散文里,鲁迅给我们刻划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善良朴实的长妈妈,贪玩好奇的小鲁迅,和蔼方正的寿镜吾先生……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鲁迅的父亲。

提起鲁迅的父亲,大家一定会想到《五猖会》这篇文章吧。在文中,父亲的形象是严厉、专制、古板和迂腐的。他会在孩子急切想去看迎神赛会的时候,忽然要求他背诵“无聊至极”的《鉴略》,令少年鲁迅万分扫兴和痛苦。虽然,父亲心中也不乏对孩子的爱,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扼杀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在鲁迅心中留下了永远不能抹去的灰色。

在鲁迅的父亲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现代家长们的缩影。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爱和希望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我们经常会在培训班或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幕:家长怒目圆睁,或厉声呵斥,他们的孩子则可怜兮兮地坐在书桌前,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捏着笔在作业纸上踌躇着什么。这,便是现代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记得去年暑假,我不停地在课桌边为奥数而奋斗着。假期本应是孩子与大自然嬉戏,与花和树木作伴的时候,可我却被迫面对着一摞厚厚的作业本发呆。那天,我正陶醉在“明天去旅游”的美好畅想之中。忽然,一声厉喝把我从梦中惊醒:“这100道题你要是做不完,就不许出去玩。”无奈,我只好提起笔,又在草稿纸上涂抹着那些百无聊赖的数字。一直到夜幕已然深沉,我才颤抖地放下了手中的笔。

百年前,鲁迅就向压制人性的封建教育发出了大声地呐喊,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和抨击。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仍旧被束缚在另一种扭曲的教育中无法自拔。十一、二岁的花季,应该像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一样,充满蓬勃的朝气;而不是囚着的笼中鸟,失去本该拥有的自由。我们的童年应该如彩虹般斑斓,而不是在作业前只投下灰色的暗影。家长们也不应该是像鲁迅的父亲一样,专制而刻板;而应该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想事情,做事情,让孩子拥有一段充满天性的童年时光!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大学篇7

童年就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品味时很甜美,但甜美中带有一点苦涩;而成长则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许很苦,那是因为你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的勇气,失去了一份心灵依慰,但随后你就能品出这茶的醇美、香甜,让人回味无穷,我在成长道中学到、懂得了许多。

清晨的花到傍晚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看着,陷入了沉思。

进了初中,发现每本语文书上都有鲁迅的文章,几乎每一篇文章都选自一个好听的名字《朝花夕拾》。一遇到鲁迅的文章,老师都会细细地讲,课文下边的注释也总是密密麻麻。《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在那个封建,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以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的视点,叙述了这沉闷的一切。

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乐园,百草园里长着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有在树叶里长吟鸣蝉,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黄蜂,有忽然从草间直窜云霄里去轻捷的叫天子。在园子里的少年鲁迅经常搬来凳子,爬上大树,在树叉上坐下,寻找着鸟蛋,大人来了,他又到草丛里去趴着,在青草的掩护下与大人捉迷藏。冬天,下了雪,他又会照着闰土爹的方法,玩雪和捕鸟,无奈每次所捕得的鸟少之又少。

《朝花夕拾》中,给我影响很深的是《阿长与》这篇文章。阿长是鲁迅家给他请的保姆,这个人的要求很多,生活很不检点:总之在私底下对别人指指点点;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来他;还害死了鲁迅的隐鼠;睡觉摆人字形,差不多要要整张床铺。

童年的回忆就像一本令人难忘的日记,不经意一翻会让你感到流连忘返,哭笑不得,但更多的还是欢愉与喜悦。当我们有空时,不妨品品成长这杯茶,翻翻这本“日记”你会发现:自己得到了许多。

19154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