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范文网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初中《百年孤独》感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拉美世界只有博尔赫斯等少数作家可以媲美,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学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百年孤独》感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百年孤独》感想1

我一直认为,就像生活中的一切一样,文学品味是随着我们的长大而不断改变的,就像我们在青春期喜欢的某些事物:一首歌,一件衬衫,一部电影。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就不再喜欢这些东西,我们就不再喜欢某些作者,而赞成其他作者。

多年以来,我们不可能继续以相同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启蒙作者,也不会像您第一次享受它们一样继续享受他的书。

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杰作并非如此。《百年孤独》这本书就像是初恋,就像人生中的第一次胜利一样,就像你去过的第一场音乐会。《百年孤独》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因为你知道自己会发现新的细节,而且你会喜欢某些角色,而在其他阅读中类似的文章并没有引起您的好奇心。

讲述一个拥有一百年历史的家庭的故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加西亚·马克斯高调地克服了这一挑战,因为它使我们对本文的叙事感兴趣,而他的关注点却在从一个角色到另一个角色的跳动上。

它关注第一代,并与家族中的最后一位一样,关注着一个以厄运为标志的单一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死者中,只有úrsula仍然是最神圣的。全文向我们讲述了布安迪亚和马孔多的崛起,辉煌和衰落。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这个村庄演变成城镇。

在我看来,百年孤独这本书远胜于之前所阅读的任何拉美文学作品,并且它的结局不仅巧妙,而且对于其他的叙事者来说是不可逾越和完美的我们从家族的最后一个奥雷利亚诺的眼中读到,从家族的根基直到消失的那个末世和预言的末尾,其中包含了重要人物玛尔奎德的手稿,手稿在整个历史中以次要的和几乎不可察觉的方式出现,并且由于在工作中的布恩迪亚遭受的不幸而代代相传,直到最后一个手稿的诞生结束为止。预言最后还是成真了。

百年孤独不仅是经历一个家庭历史的旅程,更是一个二十世纪中叶的拉丁美洲的群像剧。

初中《百年孤独》感想2

这个周末没有回家,待在学校看书,近日把加西亚·马尔克斯最富盛名的一本书——《百年孤独》看完了。看书的开始就对这本书的名字产生了很浓的兴趣,百年的孤独,而人的一生不过百年。

书里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家族的故事——布恩地亚家族,一个小镇的故事——马贡多镇。布恩蒂亚是一个很大的家族,从第一代到第七代,而家族人之间的关系却混乱不已,看书的时候我的心不止一次的感到羞耻和冰冷,无论是父母、夫妻、兄弟还是姐妹之间都没有感情(有也只是欲望),所以人人孤独终老。

你不断地为书中的人叹息,为他们的愚昧无知,冷漠自私和那让人恐惧的欲望。其实他们之中也不乏聪明、有创造力(虽然有时很荒诞)并且无比执着的人,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有的人是在半路上迷了路,不记得也不想回来了,有的是对自己所追求的并不信任,半路放弃。

书中有很多魔幻的情节,作者在想象力天马行空的时候,还能对家庭琐事娓娓道来,把握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角色的性格,书中写了家族中的很多代人,而且后几代几乎都是以祖辈的名字命名的,但作者没能让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搞混人物。在作者创造的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似乎没有“干净的爱”和“完美的人”,甚至是丑陋无比的,他就这样把人性最坏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让我这个在二十一世纪看惯童话和美好结局的人一时有点难以接受,让我在看到最后结局的时候冒出了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噢,这就是个活生生的悲剧!”

的确,这个家族(甚至于这个小镇)没有一个人的结局是好的。当然,大家都说这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缩影,被新世界隔离在外,最后消失在这个世界了。大的历史背景我并不看重,我更为看重的是书中人性的刻画。我想再过几年后人生阅历丰富后来看这本书应该会有更深的感触吧,希望能走好自己的路,就算迷了路也还能记得回家的路。

初中《百年孤独》感想3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没有序言的书。因为没有序所以整本书唯一给出的概括就是“百年孤独”。“百年”与“孤独”。

“孤独”

其实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在这个家族身上,比起孤独,我感觉到的更多的是固执。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沉醉于自己虚无飘渺的幻想中,乌苏尔拉想振新家业,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醉心于情欲,阿玛兰妲拼尽全力组织蕾贝卡的婚礼最后却拒绝了与皮埃特罗·克雷斯的求婚……一代又一代,他们达成妥协,却鲜少有理解,直至死亡。他们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偏偏又无法放下也不可能放下与其他人尤其是自己家人与情人的联系。一个学美术的朋友这么和我说过:“我感到孤独的时候,觉得墙是单独的,椅子是单独的,我也是,一切都是完全立体的,构不成一个画面。”

百年孤独里的人物也是这样。可他们偏偏放在了一起,离得那么近。尤其是奥雷利亚诺上校。他从开篇第一个词开始出场,横跨大本书。当他死的时候,马尔克斯的妻子发现他在床上哭了两个小时。他是这本书中最孤独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他和身边的人没有共同点——除了孤独,而孤独是不能相互理解的。上校也是个很固执的人。然而他们的固执又不同于堂吉诃德的固执。堂吉诃德是为了他骑士的梦想去奋斗的,虽然他人在这种荒诞的牺牲中根本瞧不出意义来。但对他来说那是个崇高的目标,他真的热爱骑士事业,所以他从未亲自品尝过孤独,他的孤独是由塞万提斯来品尝的。但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固执却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自负,也许天性使然,但有一点,他的生存从来都没有特定的目的性。“我们打了那么多仗,就争取到没让人把房子漆成蓝色。”他不知道为何而战。然而他又没有一丝犹豫地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就像他晚年固执的做小金鱼,做到25条就融掉,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堂吉诃德是荒诞的前进,只是旁人看不出意义,而他是荒诞的循环,连自己也瞧不出意义来,宛如西西弗斯一次又一次将巨石推上山顶,重复的无意义的劳动。然而西西弗斯这么做是因为众神的惩罚,而奥雷利亚诺上校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阿玛兰妲晚年也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缝纫,缝好了又拆掉。他们的重复,究竟是为了逃避孤独,还是为了维持孤独,来维持自己的自尊?然而他们的自尊却又来自于自卑。上校用一个有一个决绝的命令来掩饰他内心的无力感。于是他们被囚禁在这可笑却无法摆脱的孤独中。

“百年”

又一个关键词,因为百年,所以漫长;也因为百年,所以有限。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马尔克斯费劲心机去描写布恩迪亚家循环的魔咒,人物日复一日重复的行为,相似的名字,相近的性格与命运……漫长百年中不断的循环往复,最后偏偏说“羊皮纸上记载的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出现,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来终结这一切?也许只有死亡才能结束孤独?

可当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照妻子话向窗外望去的时候,他看到两个孩子赤脚待在阳光曝晒的菜园里,某种神秘而明晰的力量将他从虚无缥缈的拉扯下来,带领他的孩子去看望冰块。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仍将会回想起父亲打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也许那是他童年里唯一温暖的记忆,虽然那时他还分不清冷热。我想这种温情可能是唯一能战胜孤独的东西。但比起将爱作为解决孤独的药方,马尔克斯让它变成一种更加深刻的孤独。想爱而不敢却不能,恰恰加深了他们的孤独感。马尔克斯描绘了彻骨的孤独与温暖的人情,却不会给我们解决孤独的办法。但我们注定会去反抗,就像注定的孤独。

初中《百年孤独》感想4

读《百年孤独》纯属是一个偶然,经同事推荐就借回家看看,看了一遍,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无数的倒叙、插叙给弄晕了,读完后也不能完全了解其义。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关于《百年孤独》的读后感文章,忽然想解我一直以来的疑问,便细细的阅读起来。

文章的作者读了三遍《百年孤独》,并对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种执着探索的精神着实让我敬佩,不由得让我想起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亦是如此,只要你有诚心,也够努力,总会有一定的收获。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其实写的就是拉丁美洲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的兴衰。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

“不团结”在我的印象里有很多解释,从片面的角度说,它是自闭的、可怕的、是要反省的、是要摒弃的。其实在职场上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实际上我们往往是在本职工作上倾尽了全力,而忽略了其实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性,这也说明越是浅显的道理,越是难以企及。

偶然吸引到我的文字引导我的这次阅读,也让我感觉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阅读,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可能有时,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它是在写自己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阅读的自己,这种感觉会拉着我们继续阅读;有时,当发现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出现在眼前时,那种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阅读不乏是个好习惯,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知识,也能养成价值的判断力,那我们为何不取别人所长,来逐渐提升自己呢?

初中《百年孤独》感想5

马尔克斯在谈及作品中人物孤独性时,他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以这个家族的命运,来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命运,他希望整个民族能够团结在一起。布恩地亚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原因。他们的孤独并不是因为不能与人分享快乐,而是由于感情的匮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与心的离异与隔膜,这样的孤独可以使一个昔日曾经繁华的小镇最终消失。

在此,马尔克斯告诉人们,孤独的实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生存哲学,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而实际上,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一个陷入孤独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只能与贫穷、落后和愚昧为伍。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固守着自己的一份孤独,而这样的孤独会使人走向冷漠,这便出现当下小月月、小伙与七旬老伯争抢地铁座位的现象。社会是群体的,需要大家共同建设社会才会和谐。

《百年孤独》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者们。孤独成了这个家族的徽记,如同他们血液中固有的冒险、冲动、勇敢和不屈,还有遗传的高高的颧骨,以及骨子里隐藏至深的渴望。

这种孤独不同于中世纪贵族的那种“高贵的忧郁”,象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它不是在华丽的客厅里,踱着方步慨叹生命之短暂、蔷薇之枯萎;也不是用天使的丽目俯察人世的风云无常、世态炎凉。它是对世界本体的一种凄凉的绝望,是低贱的、卑微的,有一种浓灰色的压抑感,有是一种惨淡的幽默。这是一种绝顶的忧郁,无可逃遁甚至无法减轻。

687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