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的韵律和风格特征十分关键。学习过程中教授的舞蹈组合是非常重要的,组合须具备明确的训练目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舞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目录
民间舞教学方法有哪些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舞蹈区别
民间舞蹈种类有哪些
民间舞教学方法有哪些
1.元素性技巧教学法 元素,也就是基本要素。所谓元素性技巧教学,就是将民间舞蹈中的技巧部分提炼、分解成元素性技巧动作,然后进行强化训练。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就是目的明确,任务单一。其目的就是夯基础,找要领,其任务就是解决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象各民族民间舞中的旋转技巧,就必须进行单一元素性训练,才能保证旋转完成的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如维族民间舞中的夏克转、跪转,鲜族民间舞中的垫步转、螺旋空转,蒙族民间舞的别步勒马转、海青式吸腿转等,都应进行单一性、重复性的元素训练。
2.短句性技巧教学法 短句是舞蹈语言中一个短小且精巧的完整句子。所谓短句性技巧教学,就是将民间舞蹈中的技巧动作同风格动作串连和组织起来,编排成连贯性的短句,以便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象民间舞中的诸多道具类技巧,就可以通过短句进行训练。如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的手绢花、广东英歌的英歌棒、鼓子秧歌的伞。又如藏族民间舞中的热巴鼓、蒙族民间舞中的筷子、维族民间舞中的盘子舞、鲜族民间舞中的长鼓。如果光是在原地进行单一元素性练习,就会显得过于枯燥、无趣,很难达到好的训练效果。如果用短句的形式进行训练,再配上一定的音乐伴奏,就可以激发起学生的训练激情,使学生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又强化了风格。
3.表演性技巧组合教学法 所谓表演性技巧组合教学,就是将各类技巧融入表演性很强的组合中去进行训练。这类组合的编排,可从安排一些具体情节,也可以从情绪出发,给技巧的运用找到情感的依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技巧、风格和表演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技”中有“舞”,“技”中有“情”,从而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力的教学目的。
<<<返回目录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舞蹈区别
1、汉族民间舞蹈风格
汉族民间舞蹈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约在公元前 11 世纪时,汉族民间舞蹈是专供奴隶主贵族享乐的艺术表演。在《诗经》和《楚辞》中就有其生动的刻画和舞姿描写。汉、唐、宋直至明清时期,汉族民间舞蹈成为人民群众在重大节日上的主要表演形式和娱乐活动。
汉族民间舞蹈教材规范了秧歌的体态及其风格特征,训练学生在民间舞蹈风格的制约下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以及掌握东北秧歌、海洋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云南花鼓灯、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点以及舞蹈的动律特征。汉族民间舞的各种舞姿加上道具的配合,训练手、眼、身、法、步的紧密结合,体现出全身舞动的韵律感,舞姿多为弧线,呈现出圆、曲、美的体态特征。汉民族的民间舞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及民族特色,它的技巧追求同样是审美风格的完美体现。男女舞者在表演时,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具有松弛灵活的运动能力和意识,诠释了淡雅清秀的风格和恬静的心理特征。
2、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特征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指的是广泛流传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受民俗文化的制约,主要指以即兴表演、自娱自乐舞蹈风格相对于民间舞比较稳定的传统舞蹈表演形式。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民间舞蹈,因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特性、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因素影响,以及舞者性别、年龄的条件约束,相对地在表演技巧和风格特点上会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少数民族民间舞也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返回目录
民间舞蹈有哪些种类
一、踏歌
踏歌是中国古代的群众歌舞形式。多于节日集会时众人手拉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有的地方,一直流传至今。
二、秧歌
秧歌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流行,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按地区和风格不同,又分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等。一般是舞蹈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彩绸、手帕、扇子等道具而舞。形式欢快热烈,生活气息浓烈。有的地方将民间的高跷、旱船、花鼓等歌舞形式也统称“秧歌”。
三、腰鼓舞
腰鼓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原流行于中国陕北地区,以安塞等地腰鼓最为著名。舞者腰挂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鼓槌边敲边舞。节奏强烈粗犷,动作奔放有力。后在许多地区流行。
四、花鼓灯
花鼓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及淮北地区。男角称“鼓架子”,动作粗犷大方、幽默风趣,多筋斗技巧;女角称“兰花”,动作洒脱泼辣,俏丽多姿,欢快热烈。多在节日集会时表演。许多已加工成为专业艺术团体保留的表演性舞蹈。
五、狮子舞
狮子舞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一般由两人合演一头大狮,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表演上分“文狮”、“武狮”两种。多用打击乐伴奏。后经加工提高,采用许多高难度动作,成为舞蹈与杂技结合的艺术舞蹈形式。
六、龙舞
龙舞又称“龙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历史悠久,汉代已有记载。“龙”的造型形状各异,但分节均为单数。由一人持彩球引龙作舞。形式热烈欢腾。一般以锣鼓伴奏,舞时多放鞭炮助兴。
七、花灯
花灯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西南等地区。多为欢快的载歌载舞形式。各地跳法不一。如云南花灯就以身体的崴动变化,形成其特殊风格。
八、安代舞
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舞者双手各持一巾,边歌边舞。动作热烈奔放,节奏感强。常用于节日集会的表演。
九、热巴
热巴是藏族的一种以歌舞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时男持铜铃,女持手鼓,边歌边舞,节奏强烈鲜明,动作粗犷热情,不时加入一些杂技技巧。有的把从事这一表演的艺人也称“热巴”。
十、赛乃姆
赛乃姆原为维吾尔族古代舞曲名。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流行于新疆广大地区。形式自由,动作灵活。常在节日或劳动后即兴歌舞。
十一、扁担舞
扁担舞是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广西地区。舞者为双数,手持扁担互相敲击,打出变化多端的节奏音响,边歌边舞。动作多表现农业劳动。
十二、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西南、中南苗族居住地区。以边吹芦笙边舞蹈为特点。常带有表演性和竞赛性。
十三、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是彝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多在自称“阿细”和“撒尼”人的云南彝族聚居地区流行。为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舞蹈。男舞者一般弹大三弦或吹笛子与女舞者对舞。节奏欢快。节日时常在月光下或围着火把跳至深夜,故得名。
十四、农乐舞
农乐舞是朝鲜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形式自由。有的男舞者常在头顶系一细长纸条用力甩动,使纸条绕身体旋转,气氛热烈。
十五、孔雀舞
孔雀舞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云南傣族聚居地区。孔雀为傣族人民吉祥的象征。舞姿多模仿孔雀形象,动作优美。有的'经过加工成为专业演员的表演舞蹈。
十六、雅舞
雅舞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源于周代。后历代均有加工发展。
十七、宫廷舞蹈
宫廷舞蹈指各国历代皇室显贵用于宫廷朝贺、宴享、娱乐或祭祀的舞蹈。多由民间舞蹈素材加工改编而成。一般表现形式华丽严谨、精致典雅、讲究技巧。
十八、祭祀舞蹈
祭祀舞蹈指祭祀天地神鬼或祖先仪式的舞蹈。源于原始宗教仪式,有以歌舞娱神之意。后渐成为娱神亦娱人的民间舞蹈形式。如中国古代的“巫舞”、“六舞”等。
<<<返回目录
民间舞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大纲
★ 汉族舞蹈文化介绍
★ 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特色
★ 中国古代舞蹈史
★ 汉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
★ 古代舞蹈的名称
★ 汉族小调的简介
★ 中国古代舞蹈有哪些
上一篇: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下一篇:网络安全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