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工具学科,但它精练的定义、严密的推理论证、具有丰富内涵的公式呈现在书本上却是干巴巴的条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如何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1、注重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上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定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知识的思维环境和境界,而相反一味的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破坏原有的课堂环境。
2、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交流氛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益于知识的产生和呈现,更有利于学生的巩固和提高。如果一个教师将自己的位置凌驾于学生和课堂之上,就很难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师生交流机制,这样课堂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3、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所提出的每个问题从产生的形式上来看有两种:一种是动态生成,一种是课前预设。不管是动态生成还是课前预设都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问题的提出应该既注重生活“数学”,又要紧切课堂教学,问题的难易要适时适事。同时要注意提问者语气和姿态,对于回答问题的对象也应该有针对性,不能盲目提问、无效提问。
4、数学课堂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对于数学课改而言,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增加数学动手实践课时,让学生从高深的知识殿堂回归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增加了数学课趣味性和实践性,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为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方向。不管是分组实践还是集体实践,都可以很容易让每个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调动学习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加强课堂学生动手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身参与教学,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感悟数学关系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2如何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工具学科,但它精练的定义、严密的推理论证、具有丰富内涵的公式呈现在书本上却是干巴巴的条文.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这一点我想老师们应该有深刻的领会,新的教材中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许多改进.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的,非常有趣,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
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有“日历中的方程”这类题目,上课前教师让同学们准备一张一个月的日历表(年月不限),再安排一个“猜日历”的游戏,请班上的同学将日历中竖列相邻的三天数字之和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这三天究竟是几号,在老师“猜”对日期后,学生肯定就会思考老师是怎样“猜”出来的?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创新与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教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拿现成的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方案找出来,并能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读、说、做、议、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愉悦、和谐、平等的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构建良好的操作平台.
对于这类探究型的题目,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探索出规律,再得出结论,各小组派代表讲述结论的推导过程.这样,通过学生大胆尝试,动手操作,归纳得出多种不同方法表示搭n个小正方形的个数的代数式,学生在体验与探索、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落实双基,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以学生为本,鼓励合作交流
新课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个个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都过关,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
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
1.培养直觉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
直觉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突然诞生的思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广泛学习,学有专长,并引导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积累经验,恰当地运用浓缩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并养成验证的习惯。
2.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
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分散思维――集中思维――分散思维”等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集中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寻求多种方法解决同道题的思维意识,把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成功感还给学生。
3.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世界上万物的普遍联系、学科之间的相通性、方法的可借鉴性都可以成为创造材料。比如,一道数学应用题,可能换种思路,借鉴解决语文问题的方法就能知道结果。
重视数学作业的批改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的途径,还是评价教师所教内容成功与否的方法之一,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用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会造成学生对作业轻描淡写不重视。因此,教师要做到:1.及时批改;2.批改中要有评价。
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要经过认真筛选,留有代表性的题目,既达到练的目的,又不加重学生负担,充分发挥作业的多功能性,对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如何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方法的总结
★ 如何提升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技巧
★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是什么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 初二数学科如何改进教学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上一篇:数学教学如何让数字不枯燥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