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范文网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一、用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将学习由一件苦恼的事转化成快乐的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呢?

  1.设计恰当、新颖的导语,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一个必要环节。

  根据不同教材,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因素和语文程度,导入课题的启发性谈话,必须因课制宜,形式多样,力求做到堂堂多样有趣,课课更新,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动的状态。如教《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一开始,我就提出了这2个问题:“我”指的是谁?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正当同学们大惑不解时,新课就开始了。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抓住题目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一切思维活动都从疑开始。课文《学与问》是一篇阐述事理的文章。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然而我讲述了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在这基础上导入新课,让同学们思考:“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一问题立即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堂课就上的顺利了。

  总之,我力求设计的导语多样化,有: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读式、趣味式、故事引入等,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向趣味无穷的知识海洋中寻珍觅宝。

  2.课堂精心设疑,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跃学生思维触发点。

  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释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课堂设疑:一是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则。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张合有序。尤其要保护和激发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和一般学生一样享受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詹天佑》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詹天佑是个杰出的工程师,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我精心设计了这一问题:“找一找居庸关和八达岭各有什么特点,詹天佑是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的?”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内容,也对詹天佑是个杰出的工程师有了更深的体会。

  3.设计言简意骇的结语,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必要措施

  设计的结语可有:抒情型、评价型、激励型、发散型等。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课后继续求异和发现。如在教学完《船长》这一课后,学生对于船长哈尔威是充满了敬意,有些同学觉得让哈尔威死去是难以接受的,于是我就说“那同学们展开想象,哈尔威最后如何战胜海浪,胜利脱险的?”这一发散型问题提出,使得哈尔威最后的命运有了好多改变。

  二、着眼整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小学的语文自学能力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在自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是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活动时,要整体着眼,科学调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首先,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合理地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规定自学范围、内容。提出自学的注意点,明确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等。以高年级学生自学一篇文章为例,我事先一般应向学生交代自学要求:

  ①自觉地自学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词意。

  ②了解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③能够围绕课文内容、中心的表达,提出疑难问题,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自学目标明确,使学生学有所指,学有所依。

  其次,学生自学时,教师要随时获取反馈信息,就关键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及学生的质疑作出及时的点拨、启发与讲解。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自学中反映出来的情况长善救失,并对整个自学过程作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善的认知结构。

  三、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学效率,而且能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习惯,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训练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在我们疏忽时,蓬勃地发展起来,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五个认真”和“三个坚持”。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认真复习的习惯。

  2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一、培养信心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二、教给方法

  1.教小学生学会查字典,培养自学能力

  会查字典是小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基础,是自学应该掌握的首要手段。只有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养成随时翻阅字典查字的良好习惯,才具备了自学的条件。小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并不难,难的是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因此就得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细水长流,坚持不懈。

  2.教会小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预习方法。预习要放在课内进行,一般在培养的起始阶段,每教一篇课文之前安排一节预习课,教师对学生指导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会思考会阅读上。指导应面向全班学生,对多数学生碰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当然,对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

  (2)提出预习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学生在预习时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畅,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要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课文有中心句,可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捕捉佳词警句,并对这些词句作初步的评析。

  (3)提供预习提纲。为了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指引学生正确的思路,可以提供预习提纲,让学生看问题去预习课文。

  (4)预习要有检查。跟任何工作一样,有布置就得有检查。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要做到三次检查。

  第一次是学生自学时巡视,及时指出犯错误之处和解答疑难。

  第二次是学生自习后,对学生的预习,按提纲检查,纠正读音和字形上的错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便在教学时弥补不足。

  第三次是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当学生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疑问时,可放在讲读课文时再解决,而不要急于肤浅地回答,以免学生一知半解。

  3.教小学生掌握学习步骤,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生读文章往往从头到尾走马观花似的通读一遍,知道大概内容就以为读懂了。因此,指导小学生自学,引导他们切实读懂文章,就要教他们掌握学习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

  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各段落间的关系。

  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

  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4.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培养的新世纪人才应该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可是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在一节课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部分,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质疑,当堂解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课文,提高自学能力

  要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教师要做好指导学生预习工作,从低年级抓起,要求每名小学生准备好工具书:一本字典、一本词典和一本预习笔记,并对学生明确具体的预习要求:(1)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掌握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辨认文章体裁;(4)划分结构段落,归纳中心、段意;(5)摘抄名言警句,记录疑难问题;(6)表情朗读,反复回味,加深影响。

  对小学生的这些具体要求,需做到体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小学生不仅养成预习习惯,同时在无意中形成自学能力。

  二、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育教学质量主要来自课堂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学生上课认真学习思考,便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关键。因此,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

  课堂上,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或者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或空白处。不仅要记下来,还要思考,对照反思

  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不同,需要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这样,每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还也便于以后复习。

  再有,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台等手段,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脑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

  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指导小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首先要求学生通读与小学语文课本配套的《语文课外读本》;其次是开列出一些课外阅读必读的文学名著书目;三是向学生推荐一些出色报刊目录,如《语文报》《小学生报》《少年文史报》《学生天地》等。

  指导小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其阅读对象也不同;即使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因其智力水平不同,其阅读对象也应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读书计划,时间可安排到一周、一月、一学期或一学年,要循序渐进,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规律,长期坚持下去。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种,但要因人而异,要指导小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很多,以下举四例:浏览法。浏览是一种便捷的阅读方式,对知识含量大、信息内容广的一般报刊适宜用这种方法;三步品读法。

  即把同一篇文章连续读三遍,每一遍一个重点,三遍之后全面理解。如茅盾的“鸟瞰----精通----吸收”法,叶圣陶的“了解----批评----接受”法,都是很好的经验总结;摘录法。对于经典性作品,因为其博大精深,一时难以读懂,所以就先把它摘录下来,留待日后再慢慢欣赏、揣摩;读写结合法。

  读书贵在能有所得,写读书札记,或心得、评价、仿写、创新,都是促成学生对阅读对象内化吸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外阅读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通过写能巩固阅读的成果,能欣赏到自己的进步,更有利于课外阅读的开展和强化。

  四、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自学能力

  独立完成作业是小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就成为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指导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要做到三方面:解决问题,应该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的结果;布置作业时应精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题,以便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切忌搞题海战术;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题,目的是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难题,经过独立思考后,如果还不能理解、解决,就要鼓励学生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引导他们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良好的自学习惯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也有,主要的三个方面是: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即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不能不懂就问,不能知难就退;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形成不良习惯后,会导致小学生学习分心、错误百出。

  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4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是自学语文的前提。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鼓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这篇游记游览顺序是什么?在游览双龙洞路上,先由外洞进入内洞有哪些所见所闻吗?路上什么样的景色?这篇课文突出了双龙洞的哪些特色?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

  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趣,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大江保卫战》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树立自学的信心是自学语文的关键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

  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

  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养成各种良好的自学方法是自学语文的核心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话对我启发很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终生受益。

  如果教师在要求学生自学时,不进行合理引导,而是放任自流,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既无法驾驭,又达不到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在一定原则要求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参与、创新等多种方式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 一) 巧设疑问,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些学生,教师让他看书,他既不动笔,又不动脑,只是走马观花,书上和笔记本上空白一片,结果一无所获。

  因此,教师必须先布置好学生自学的任务,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用笔划出生字词并查字词典,划出关键句段并认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篇课文作充分的研究,并通过几个有概括性、诱导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就会有的放矢,达到自学的目的。

  (二)让学生自讲自练。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并非是老师和其他学生完全分离的埋头单干,其实质应是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和创造。例如,我每次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就要从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中抽出学生代表,让他们分别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学生和老师讲解他们的答案、思路以及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我专门把其中有错误、有疑问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来让学生探讨,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正和表扬,要求学生经过我的点拨后再去认真总结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这些思路和方法去独立地做课后练习或其他资料上的习题,真正形成“自学——自讲——讨论——点拨——总结——自练”的参与型自学模式。

  (三)让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在检验学生自学结果和总结学生自学经验时,教师的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交流也绝不可少,他们可以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通过对别人的评价和总结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我在作文教学时,很少先去改学生的作文,而是要在学生互相评价和改正后再连同他们的评价一起点拨。其实,学生阅读同学的文章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而且非常认真,这对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低年级多采用朗诵美文、背诵课文、表演童话故事激发兴趣,用故事会、小文学家等为学生开辟文学乐园;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多采用辩论、文学家大比拼的形式为学生开辟乐园。

  但教学活动中不能将学生分出“优生”“学困生”而区别对待,否则教育的结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师生关系,并且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自身出色的学生,老师要把他树立成为本班的榜样,在本班起到示范领头的作用,而对学困生则更应该把他们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来以诚相待。

  而不是把它看作被动的,有待于喂给知识的“孩子”,在生活中更多的关注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慢慢他搞他们的能力。

  四、养成各种良好自学习惯 是自学语文的保障。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

  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基本的自学习惯包括: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按照读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预习应做到四步:

  一画:默读课文,默读之后,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切勿读完了便勾画出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二分: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答:尝试性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四提:提出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课堂上带着期望而来,就有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发挥主体作用,把功课学好。

  在这里,我要着重谈一下默读,默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不动唇。因此,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

  (1)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以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

  (2)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3)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一边看句子,一边想这句话的意思。

  (4)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默读过程中,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

  (5)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在默读中,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断.

  (二)培养使用字典的习惯

  在听说读写中,教给学生三种查字典的方法,使用字典的习惯。一记,在听说读写中,凡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先记下来。二查,用三种查字法的任意一种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词。三联,联系上下文看字、词出处的语言环境。四选,根据上下文选择字义词义,作出判断。五俗,用自己的话将字义词义通俗的表达出来。

  比如教学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中的“举”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该字的意思为:(1)全(2)向上伸(3)向上抬。联系上下文我们选择(3)。

  (三)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

  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应该注意三点: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小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相关文章:

★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 小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及技巧

★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 小学语文自学方法

★ 小学三年级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 小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总结

★ 小学语文自学方法有哪些

★ 2020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大全

★ 小学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8536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