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幼儿园科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科学教案1
目标:
1、 能初步掌握儿歌的大概内容。
2、 学习认读字词:课、夸、动作、纪律。
准备:
1、 录音机、磁带、桌椅、大范例、字卡。
2、 欣赏、跟读、朗读常规要求字条各一份。
3、 大字卡一套、小字卡与幼儿人数相符(人手一卡)。
4、 鲨鱼头饰两个,信封一个。
过程:
一、入场、复习:
1、 幼儿随音乐入场,坐到各人的位置上。
2、 常规训练。(幼儿随教师做动作)
3、 复习旧课中所学字宝宝。
二、欣赏:
1、 通过学习字宝宝,引出新课《上课》。
2、 提出欣赏常规要求,幼儿教师划指欣赏课文《上课》。
三、跟读:
提出跟读常规要求,幼儿随录音磁带轻声跟读。
四、情景表演:《小小邮递员》
1、 通过《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形式,出示新字宝宝。
2、 让幼儿在大范例中找出相应的字词,并把字圈出来,引导幼儿集体认读。
五、游戏:
1、 抢椅子:
玩法:(教师交待游戏规则,分组活动)
请幼儿若干名,扮字宝宝,听鼓围椅子转圈圈,鼓声停,幼儿抢椅子,未抢到椅子幼儿认读字宝宝。(反复两次)
2、 鲨鱼捉小鱼:
玩法:(教师交待游戏规则,集体活动)
要求幼儿随轻快、紧张的音乐游玩,幼儿扮演小鱼,小鱼如被鲨鱼捉住,应认读手中的字宝宝。(反复两次次)
六、朗读:
1、 要求幼儿回到座位上,提出朗读的常规要求,跟随录音磁带一起朗读课文《上课》。
2、 听音乐收书。
七、字宝宝归类“找妈妈”,活动结束。
幼儿园科学教案2
设计意图:
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会操作各种玩具、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会带来物品不同的运动状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力”已经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联系幼儿的生活,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提升到粗浅的科学知识、以合适的方式让幼儿形成“力”的概念。基于这样的认识与需要,我们设计了“神奇的力”的活动,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体验探索带来的乐趣,了解“力”的初步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和游戏,幼儿初步感受物体的运动状态、形成与力的关系。
2、在探索活动中幼儿能与他人分享玩具和合作交流。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物体运动和形变的现象,探索其原因。
活动准备:
皮球、毽子、橡皮筋、小汽车、铅球、绒球、油泥、拉力器、弹弓等。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或形变需要力,提出“力”的概念
1、导入: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好玩的东西,等一会儿你自己拉一拉、抛一抛、推一推,看看这些物体会怎样。现在请你选择一种玩具,找一处空地玩一玩,玩过后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并第一次尝试。(教师参与并巡回观察)
3、幼儿集体讨论:你刚才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4、运用运动与静止的对应关系引导幼儿发现“力”。(集体把玩具放在桌上)
师:咦,这些玩具放在这儿怎么不动了呢?(因为只有手和脚用力了,玩具才会动)
5、教师边操作边小结:如果物体运动或发生形变,那么它一定受了某种作用,这种神奇的作用就叫“力”。
二、再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发现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过渡与导入: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一种玩具,发现了“力”。现在请你们再选择一样不同的玩具,不过这次你要试一试,轻轻地用力它会怎么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么样。玩过之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并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2、幼儿自由选择并第二次尝试。(教师参与并巡回观察)
3、幼儿集体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轻轻地用力,它会怎样,用力很大它又会怎样)
4、教师边操作边小结:我们用力大的时候,物体就抛得高、滚得远、运得快,形变幅度就大……我们用力小的时候,物体就抛得低、滚不远、动得慢,形变幅度就小……
三、自由玩玩具,引导幼儿感受、发现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过渡与导入:小朋友,刚才我们都是一个小朋友玩一种玩具,现在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好朋友一起玩一种玩具,想一想、试一试,你们怎么使这些玩具向不同的方向运动或形变?
2、幼儿自由玩各种玩具,使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运动。(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选择伙伴,并巡回观察)
3、幼儿集体讨论:你和谁玩的,怎么玩的,物体是朝哪个方向运动或形变的。
4、教师边操作边小结:我们向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或形变。
四、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位看不见的朋友,它叫“力”,它能使物体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就动得快,形变就大;用力小,物体就动得慢,形变就小。我们朝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或形变。“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们身上的力能使物体运动以外,“力”还藏在哪里呢?
例如:壶里的水原来不动,烧开后水为什么会在壶里翻滚?电风扇为什么会转动?
反思: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熟悉活动的内容与流程,了解本班幼儿园的水平和个别差异,活动准备充分、细致;组织活动精神振奋,教态大方,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活动设计目的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具有独创性;教师利用幼儿熟悉的玩具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层层深入的三次探索活动,有效地调动和保持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能适度地给幼儿以帮助并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
2、从幼儿方面看: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投入探索之中,能够注意力集中地倾听老师及其他幼儿的讲解和回答;绝大多数幼儿能和同伴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探索问题的答案,并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从教学效果看:绝大多数幼儿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了“力”的基本知识,在活动中获得了锻炼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结伴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园配合,激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4、不足之处:由于本次活动幼儿有几次自由操作的过程,故场地较难布置。课堂上幼儿需动静结合,故教师的现场控制能力还有待提高。活动前教师的知识储备还应增加,这样临场应变能力会提高,对此课堂会更驾轻就熟。
幼儿园科学教案3
活动过程
1. 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 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 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幼儿活动材料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 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 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
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 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幼儿活动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感知花生的特征
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收获了很多果实,今天,他们有份果实要送给大班的小朋友,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礼物?瞧,这是礼物的影子,你们有新的想法了吗?说说你的理由。究竟是不是呢?请你们打开看看。请每位小朋友从盘子里拿一颗花生和她做朋友,一起玩一玩。教师启发性提问:
(1)你们手里的花生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2)我们用手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感觉?(硬硬的)
(3)我们来摇一摇,听听有没有什么声音?怎么会有声音呢?(哦,原来是花生宝宝住在里面)
2、用手剥花生,并记录每个花生的房间和花生米的数量。
(1)师:有的花生有一个房间,有的有2、3、4个房间(有谁手里的花生和我一样?)
(2)那你们想知道花生宝宝住的房间是什么样的吗?
(3)请小朋友想办法剥开看一看,并且把每个花生里住着几个花生宝宝记录在记录卡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记录卡应该怎样记录呢?
(4) 教师巡回指导:与个别幼儿交流剥花生的方法,指导幼儿记录
(5)将完成的记录卡贴在黑板上,
提问:你们有没发现什么秘密?(花生房间的数量和里面花生宝宝的数量相等)
有没有有的花生一个房间里有两个宝宝,有的房间里是空的?呆会有机会的"时候你们再去找一找。
(6)集体交流剥花生的方法
提问:老师想问问你们刚刚是用什么方法把硬硬的花生剥开的?(用手剥,用嘴咬,在桌上敲)
剥花生时遇到什么困难?
3、用工具剥花生
(1)尝试用工具剥花生
师:刚刚我发现小朋友们很费劲才剥开一个花生,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把花生剥开?(幼儿相互讨论剥花生的好方法)
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特别的工具,瞧,这是什么?呆会你们可以用工具试试剥花生,看看能不能帮到你们。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用的什么工具,你是怎样完成的?
(教师总结各种工具的用法)
你们觉得用工具剥花生好,还是手剥好?
(2)使用工具和用手剥花生进行比赛,体验使用工具又快又省劲。
师:用工具剥是不是比用手剥的更快,下面我们进行比赛,两组用手剥,两组用工具剥,老师给你们相同数量的花生,看看用工具剥花生的小组是不是比用手剥的快。剥花生的时候,同一组的小朋友可以相互合作。
总结:原来使用工具剥花生的确更方便!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做工具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多动脑筋去发现哦!
幼儿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奇特的花草植物,知道它们奇特的功能。
2、通过观察画面、盆景,感知有趣的植物,并大胆地讲述植物的外形特征。
3、产生进一步探究花草植物的.愿望,对花草植物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一台,电视机一台。
2、教师准备含羞草一盆,幼儿从自己家里带一盆有趣的植物、图片资料或影像资料。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含羞草,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认识它吗?知道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引导幼儿看看、摸摸含羞草,观察并说说: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有趣的植物、奇特的植物。
(1)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奇特植物的图片、照片或相关资料向本小组同伴介绍。
(2)每组推选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最奇特的植物。
3、观察画面,感知奇特的花草,了解它们特殊的功能。
(1)幼儿自己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奇特的花草,并与同伴交流。
(2)教师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讲述引导幼儿看图,并逐一介绍:
①会捉虫子的花草:毛毡苔、猪笼草、瓶子草、捕蝇草。
②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王;
③会动的花草:含羞草、向日葵;
④长在水里的花草:睡莲、王莲、荷花;
⑤可以治病的花草:黄连、金银花;
⑥沙漠里的植物: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指。(幼儿教育)
幼儿园科学教案5
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涉及物理和生物方面的内容比较多,而关于化学实验的内容非常的少,其实化学活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少的内容是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醋和苏打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让孩子非常感兴趣,这一点给了我启发,我尝试在矿泉水瓶盖上打洞,插吸管,然后再把醋放进矿泉水瓶里,加入苏打后立刻盖上瓶盖,果然和预期的一样,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将瓶中的液体通过吸管挤了出来,喷的很高。我又利用了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一素材,编了一个打倒灰太狼的故事背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已不满足于了解某种现象,他们更对探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实践过程感兴趣,而且也更乐意利用这些想象进行一些更进一步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要善于发现幼儿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支持探索的兴趣,促进活动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知道苏打水和醋可以产生气泡、学会记录。
2、进一步了解醋、小苏打与泡泡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活动准备:
1、每两个人用6个杯子,一个勺子,一个透明塑料瓶,一个插好吸管的盖子,一个小脸盆,一块抹布,一个透明漏斗,一个碗
2、醋、苏打粉、冰红茶、橙汁、酱油
3、教师记录表。
4、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以羊村长的口气:各位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欢迎你们来到我的羊村,今天,除了来了你们这群小朋友以外,看还有很多客人老师也来到了羊村,我们回过头去和她们热情的打个招呼。(这时电话铃响了,播放报警录音)咦,电话铃声响了,我来听听是谁?(接电话)天呐!灰太狼即将要带着他的新武器来攻打我们青青草原了。小朋友,请你们帮我一个忙,也发明一个新武器来对付灰太狼,好吗?好的,那首先想一想要制造一个什么样的.武器呢?(幼儿回答)那我们就来制造一个威力巨大的,会冒泡泡的气泡弹。
二、小实验
师:要想制造气泡弹就一定要用到苏打水,可是苏打水和哪个好朋友相聚在一起会冒出泡泡呢?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苏打水,还有许多不同的材料,有醋宝宝、酱油宝宝、冰红茶宝宝和橙汁宝宝,等着小朋友们去寻找这个答案。如果有泡泡冒出来,就说明我们找到了想要的答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安静地走到桌子边找答案吧!
有一组小朋友已经找到了答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回答苏打水和什么宝宝相聚在一起会产生很多气泡啊?(幼儿回答:醋)
三、实验一
师:小朋友很聪明,找到了答案,下面我们就要正式开始制造我们的气泡弹了。这里有一段喜羊羊的爸爸,羊博士送来的视频,教我们在座的小羊如何制造气泡弹,请仔细观察视频哦!(观看)
看完视频了,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如何制作气泡弹,小朋友说,我来操作。(先加入50毫升的醋,看好刻度线,瓶子上有一个数字50,只要把醋倒到数字旁边的线就可以了,为了防止醋不倒在外面,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漏斗。(教师示范后方旁边)。然后我们再来制作苏打水,挖一勺苏打粉到水里搅拌均匀,利用漏斗倒入瓶中,迅速把吸管插入瓶中,盖子盖紧,不要留下空隙)
看来小朋友们都会了,我这里还有一张实验流程图,如果记得不清楚的小朋友可以看着图操作。在操作的时候,如果有小水珠喷出来,观察完后拿一块抹布把桌子擦干净。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实验结束要求小朋友来记录你的实验结果,有没有成功。我们来看一下记录表。介绍记录表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操作吧!
四、讲解第一次结果,查看分析记录表,总结出不成功。并做第二次试验
师:实验做完了,谁来说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瓶子里有泡泡产生?没有从吸管里冒出来吗?)啊呀,我们第一次做的气泡弹没有打倒灰太狼,听听灰太狼还发出了奸诈的笑声。不行!看来我们要把实验改良一下。刚才说了,瓶子里泡泡不多,所以没有从吸管里冒出来。那这次我们加大剂量,试一试倒70毫升的醋,加2勺苏打粉会不会产生很多很多的泡泡。请小朋友再做一次科学家吧!
五、讲解第二次结果
师:看着小朋友的笑脸,看到记录表上这么多的勾,我知道一定有好结果了,你们一定是成功了。小朋友来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泡泡从瓶子里冒出来了)哇!小朋友们都很聪明,我们把气泡弹制造出来了,看看灰太狼什么反应呀?
六、总结
看看这张表格,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果呢?(醋比第一次用的多,苏打粉比第一次用的多,冒出的泡泡也就更多)
今天每只小羊们都很棒,大家团结协作,开动脑袋,做出了气泡弹,打走了灰太狼,那我们就来唱首歌庆祝一下吧!
活动实施效果:
用醋和小苏打制作的气泡弹配上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热情十足地开展了活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三次实验,让孩子们清楚地了解到醋和小苏打能起反应,冒出泡泡,并且醋和小苏打加的越多,泡泡冒得越多。在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结果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孩子们学会看懂记录表,并能从记录表中看出实验的结果。实验不能由一个人完成,需要两个伙伴互相帮助,商量后再行动,两人实验也能确保每个人都能进行操作。我设计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背景,孩子们激情洋溢地参与了每次实验,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孩子们打败灰太狼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操作,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知道海绵的用途。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海绵和2—3根细橡皮筋
2、海绵变化图示两张
3、彩色颜料水每组一盘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海绵,幼儿交流经验
1、你们是怎么玩海绵的?幼儿相互交谈议论。
2、请幼儿讲讲:玩起来与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3、请位幼儿说一说见闻: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海绵。
二、操作游戏,感受海绵的特性
1、海绵宝宝变成小青虫游戏
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示和细橡皮筋,引导孩子用橡皮筋把海绵分若干节,并与原形比较。请幼儿思考:可以让海绵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幼儿再动手做一做。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引导孩子捏成一团),马上松开,它又能恢复原样,说明海绵有弹性。
2、海绵宝宝喝水游戏
1)教师提供颜料水分组活动,提示幼儿思考:海绵宝宝能干什么?
2)待幼儿活动几分钟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如:“我把海绵放在颜色碗里,碗里的颜色水少了,而海绵变颜色了”。
教师肯定幼儿的做法和语言表述,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教师小结:海绵能把颜料水变少,说明海绵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
联系生活,整理活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绵的用途也很广,如我们做操用的体操垫、睡觉时铺的海绵垫等。引导幼儿把吸水的海绵拿到阳光下晒一晒,整理桌面的操作材料。
活动延伸:
1、让幼儿仔细观察社会上、家庭里还有什么东西是用海绵做的。
2、数小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收海绵。
幼儿园科学教案7
设计思路:
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有的幼儿已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给妈妈串项链的情景,开展此次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环节让幼儿说说妈妈,激发对妈妈的爱,从而来给妈妈送礼物。第二环节让幼儿初步了解abab和abbabb的模式规律。第三环节让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模仿,鼓励幼儿自我创新排序规律。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的颜色进行排序,初步了解abab和abbabb的规律。
2.在为妈妈画项链的过程中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蜡笔、已经画有一段项链的"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讨论(引导幼儿说出妈妈的特征,从而爱妈妈来送礼物给妈妈)
1.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爱)你们为什么爱妈妈呢?(因为妈妈漂亮;妈妈也爱我,给我们做饭吃;妈妈天天照顾我们;妈妈给我们买书和玩具;妈妈天天送我们上幼儿园……)
2.你们都爱自己的妈妈,那么你们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呢?(漂亮的花,衣服,项链……)
二、观察感知(初步了解abab和abbabb的模式规律)
1.出示教师制作的项链:我也非常爱自己的妈妈。老师做了一条项链,准备送给自己的妈妈。
2.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珠子的排列顺序:这条项链的珠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引导幼儿了解有规律abab和abbabb)
3.珠子还可以怎样排队也又漂亮,又有规律?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巩固模式排序的规律,鼓励幼儿有创新)
1.提要求:我们也来做一条想来送给妈妈吧。但是妈妈喜欢有规律排队的项链。
2.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操作纸进行操作。
3.鼓励已完成操作的幼儿尝试在没有提示的操作纸上为妈妈画项链。
4.交流分享。引导幼儿说说,送给妈妈项链有么颜色,怎样排队的。
幼儿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尝试制作水泥沙,初步了解沙子的功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沙子,人手两个杯子、搅拌棒。
沙画图片、水泥、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沙、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沙)这是什么?你以前见过吗?请你去轻轻地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玩一玩这些沙长的什么样?(幼儿操作)
教师通过幼儿的回答小结:沙子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摸在手里软软的------
二、进一步探索沙子的特征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沙子会流的,请你来演示给小朋友看看(一个幼儿操作)教师操作:原来沙子会流动的,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会想沙子一样流动的?(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我们以前做过糖和盐的小实验,还记得糖和盐放在水里会怎样吗?如果沙子放了水会不会溶解呢?(幼儿猜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三、了解沙子的功用
小朋友,你们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可以玩、画画(出示沙画)
出示水泥沙,这是什么?(幼儿猜测)老师告诉你们这是用沙子做的,请你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沙子是软软的,而这个确实硬硬的。原来软软的沙加了水泥和水,太阳一晒就会变成硬硬的"水泥沙,沙子是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小猪想要请我们小朋友为他做一间坚硬、牢固的房子,你们想帮他吗?(交代方法、要求)
活动延伸:
你们的水泥沙做好了吗?现在把他放到太阳下晒一晒,就会变的坚硬,可以给小猪造房子了。
小百科:沙(砂)子的用途很广泛:它除了用於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当冶炼的速容剂外、还是制造玻璃的主要材料它含硅元素、在体育运动上除了沙池外还可做练拳的沙包、防洪用的沙包它功不可没!
幼儿园科学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D检验D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科学教案10
一、目标:
1、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通过游戏,已学过的`颜色:红、黄、绿,尝试认识紫、金黄色。
二、活动准备:
1、请一名大班扮成圣诞老公公
2、苹果、香蕉、香梨、葡萄、桔子实物各一小袋,装于大口袋,红、黄、绿、紫、金黄色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1、欢迎圣诞老公公引题:
①师:小朋友看谁来啦?
②与圣诞老公公互相问好
2、复习红、黄、绿,学习紫、金黄色
①圣诞老公公派发礼物,引导幼儿复习已学习的颜色;红、黄、绿
②圣诞老公公再次送礼物,引导幼儿认识紫色、金黄色
3、游戏:颜色宝宝找朋友
①介绍游戏玩法:a、带上头饰。b、找找与自己颜色一样的朋友
c、一起说:我们是ⅩⅩ色宝宝,我们是好朋友。
②幼儿游戏,师重点紫色、金黄色宝宝的对话。
4、结束:
①送颜色宝宝回家。②与圣诞老公公道别。
幼儿园科学教案11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2.桌子八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和刚刚不一样的方法,再去量一量桌子的长度,然后把你用的量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你记录的结果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让幼儿出示测量记录表)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后回答)4.教师小结(边演示边操作):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桌子的长度还是一样的!
5.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
[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有了第一次的测量经验,这次就容易多了,因而我在这一环节增加了难度,让幼儿用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方法测量,而且还要记录。记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力和能力的体现,因为幼儿由于能力差异,记录的方式会不一样。活动在此逐渐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即"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记录的结果却不一样"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原来是测量的工具不一样,但桌子的实际长度是不会变的,教师同时适时的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拓宽孩子的经验。教师始终都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关键时刻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起一个"推一把"的作用。](四)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并记录。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量一量,你还想量什么呢?在量的时候,把你量的对象、量时用的工具和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你还可以和别人对照一下,同一样东西,量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你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去测量。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并指导。
2.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测量的过程。
3.集体交流评价。
4.教师总结。
孩子们在学会测量并记录之后,兴趣就更大了,为此,教师适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去量自己想量的东西,只是孩子们测量的范围更广了,教师也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的权利:你还想量什么?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测量:如果你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测量,让孩子从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使同伴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幼儿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知道拱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力,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很大力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幼儿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准备
实验记录表、蛋壳若干、铅笔、粗吸管、小量杯、长条卡纸、小块积木若干、各种拱形建筑物PPT。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教师结合图片,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鸡哥哥和鸡妹妹〉,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们看,谁来了?(小鸡)原来呀,是鸡哥哥和鸡妹妹,今天鸡哥哥和鸡妹妹为了一件事情争论不休,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附故事:一天,一个蛋壳破了,鸡妹妹从蛋壳里钻了出来,鸡哥哥看见了连忙说:妹妹,妹妹,是我从外面用尖尖的嘴帮你把蛋壳啄破的,是我把你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妹妹一听摇摇头说:不对,不对,是我自己从里面用尖尖的嘴把蛋壳啄破的,我是靠自己的力量来到这个世界的,两只小鸡争吵不休。
2.提问:小朋友你们赞成鸡哥哥的说法,还是鸡妹妹的说法?幼儿自由回答。(选两名幼儿回答,赞成鸡哥哥的说法,强调它从外面啄破了蛋壳;赞成鸡妹妹的说法,它从里面啄破了蛋壳。)大家有的觉得鸡哥哥说的对,有的觉得鸡妹妹说的对,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鸡啄壳PK赛,投票表决。同意鸡哥哥说法的,请举手?(教师把相应的数字记录到大的记录表上)同意鸡妹妹说法的,请举手?(同上记录)
3.师:小朋友们的意见统一不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做个试验,看看这个蛋壳到底是谁啄开的。
二、幼儿动手操作〈小鸡出壳小实验〉。
1.师:完成试验,我们要用到:蛋壳、小量杯(小量杯是来固定蛋壳,让蛋壳不摇晃)、吸管、铅笔(铅笔尖就是小鸡的尖嘴巴)。
出示步骤图,先把蛋壳放在小量杯上,再把吸管箭头向下的一边靠放在蛋壳上,吸管上有一条横线标记,把代表小鸡嘴巴的铅笔尖伸进吸管,到吸管的横线标记处对齐,松手,然后观察看蛋壳有没有被啄破)老师现在出示的是鸡哥哥啄蛋壳的画面,那鸡妹妹啄蛋壳,蛋壳该怎么放呢?(蛋壳倒过来)小朋友实验出结果之后,请你将椅子后面的小红花,投给你觉得对的一方。
到底谁啄的容易破呢?现在就请小朋友去实验一下吧。
2.幼儿实验,并将投票投到相应的表格里。(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提醒,小朋友注意哦,铅笔尖一定要跟吸管的横线标记对齐,不然小鸡的嘴巴用不出力气。)
3.我们一看投票结果,到底是鸡哥哥赢呢?还是鸡妹妹胜利?(鸡妹妹)
4.还有小朋友投票给鸡哥哥,我们一起再来实验一下。(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进行操作,集体验证)现在票都投给了鸡妹妹,所以是鸡妹妹是从蛋壳的里面靠自己的力量啄破蛋壳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
三、教师实验,集中探讨。
1.鸡哥哥不服气了: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我啄不破蛋壳呢?(幼儿自由发言)那我们一看鸡哥哥和鸡妹妹的力气到底用到哪里去了。(看操作视频)(因为力气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用有颜色的水来代表力气。注射器代表小鸡的尖尖嘴,注射器里红颜色的水代表所要用的力,先试试看鸡妹妹的说法,看看红色的水流在了哪里?(蛋壳里面,力集中在一起)对蛋壳中间,鸡妹妹的力气都用到蛋壳中间了。
再试试鸡哥哥的说法,看看红色的水流到哪里去了?(周围流下去的,力都分散了)鸡哥哥用了这么多力,可是都被蛋壳分散到旁边去了,那你们说鸡哥哥还能啄破蛋壳吗?(不能))看视频后,教师:原来,鸡哥哥用的力,被蛋壳分散了,所以鸡哥哥还能啄破蛋壳吗?(不能)蛋壳的这种形状真有趣,它能把力分散,能承受较大的力。在生活中,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拱形。
四、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拱形图片,人们根据拱形分散力的原理建造了许多的`建筑物,你们知道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么?(幼儿自由回答)
2.幼儿观看多媒体,教师提问。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拱形的图片,大家来欣赏一下。
(1)这是什么?(海洋馆)哪里是拱形的?(玻璃通道)这个拱形承受了哪些力?(水,好多鱼,鲨鱼)
(2)这是什么?(隧道)隧道的上面有什么?(大山)为什么隧道能够承受的起一座这么大的山?(隧道是拱形的,拱形能够分散力)
(3)这是一座什么桥?(拱形桥)教师介绍这是我们最早的一座拱形桥,它至今约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这座一千五百年的桥有没有坏?为什么?(它是拱形的,拱形有分散力的本领)
五、激励探索,变通思维
1.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师,两两合作,用老师准备的材料搭建一座拱形桥,桥造好之后,会有很多行人和车辆从桥上通过,所以,桥要造的牢固。
2.桥造完了,看看谁的桥承受的力量最大,请你们将篓子里的小积木一个一个的放在桥面上,待桥面变形则停止放积木,看看哪种桥最结实,承受的力最大?
3.为什么同样是拱形桥,可是承受的力却不一样呢?(幼儿回答)为什么都是拱形桥,所承受的积木数量却不一样多呢?让我们想想这个问题,等到下次活动一起探讨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通过动手做小鸡啄壳的实验,初步理解了拱形面能够承受大力的现象,通过学习,也认识了拱形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还是很浓的,在操作中,有的幼儿对怎么啄蛋壳理解的还不是很到位,下次活动需要在交待操作要求时候,重点强调指出。
幼儿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小鸟,认识其外形特征及结构。
2.萌发幼儿喜欢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鸟数只,课件。
活动过程
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激发幼儿兴趣。
猜谜语: 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啄木鸟)
2.组织幼儿观察小鸟,描述它的外形特征。
(1)让孩子近距离观看小鸟,让幼儿说一说是什么样的感觉?(小巧可爱),小鸟是什么颜色的?
(2)描述小鸟的样子:鸟儿有没有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几只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尾巴是什么样子?
(3)幼儿讨论: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4)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介绍几种鸟,森林医生啄木鸟--捕鼠能手猫头鹰--学舌高手鹦鹉--预测天气燕子
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益处。有的"鸟能为庄稼除害虫,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的能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3.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亲近小鸟。
(1)让幼儿自主学一学小鸟是怎样飞的。
(2)请幼儿喂养小鸟,萌发幼儿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幼儿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贮存给现代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了解粗浅的食物方法。
2.培养幼儿对生活小科学的探索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各种包装食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教师:家里有很多水果,吃不完怎么办?
引导幼儿想出储存的办法。
二、食物的加工与贮存
1.讨论贮存水果的方法。
提问:水果可以怎样储存呢?
讨论后知道,储存可以真空包装,晒成果干,冷藏等,还可用真空包装水果,储存效果更好。
2.鼓励孩子从周围生活入手,寻找其他食物贮存的.方法。
(冰箱低温贮存、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3.了解食物的加工与贮存
出示经过贮存加工的食物。(如肉禽、牛奶、小吃、蔬菜等。)
教师给幼儿读一读包装上的说明,让幼儿从包装上了解其产地,感知由于经过加工贮存,
所以能运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使大家都能享用。
三.食物的保质期与食用卫生
1.食物怎么会变质的?变质的食物是什么样的?吃了变质的食物会怎么样?
2.讨论:现在贮存食物的方法很多,是不是可以无限期地贮下去呢?
3.教幼儿学看保质期。
四、了解储存食物的知识
1.食物有保质期,所以应在保质期内食用
2.食物贮存在冰箱里,应生熟分开。
3.冻过的食物需要再烘熟煮透后食用。
小结:食物经过加工贮存后,容易流失部分的营养,因此我们最好多吃新鲜食物。
幼儿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不受长度的曲直、横竖等形式的影响,感知长度的守恒。
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人两根一样长的细铁丝、四根一样长的毛线、八根火柴棒。
指导要点:
提出问题:
1.两根铁丝一样长吗?让幼儿比一比、说一说这两根铁丝是不是一样长。
使其中一根铁丝弯曲,另一根铁丝保持原样,改变铁丝的排列位置后,再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铁丝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2.出示两根一样长的毛线,一根伸直,另一根团成一团。提问:这两根毛线是否一样长?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是一样长的?为什么一样长的毛线看起来不一样长?请幼儿自己验证它们是不是一样长。
3.将八根火柴棒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摆出直线和曲线,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图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数火柴棒的数量来判断长度。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实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巧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关注每位幼儿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不足: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容易,欠缺难度。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该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上一篇:小班语言水果宝宝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清明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