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来发现图片、某些物品的中心点,从而知道某些物品有中心点的原理。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索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绳子、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出示一根绳子,请幼儿来找出它的中心点。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又快又好,准确地找到这段绳子的中心点。
二、幼儿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请你来找找看圆的中心点在哪?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用笔点好。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圆的`中心点在哪?
4.教师小结:小朋友操作、探索的方法、结果,并选出最佳的操作方法和最准确的操作结果。
5.请幼儿再试试:学用刚才最佳的方法操作。
三、幼儿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1.请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用笔点好。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正方形的中心点在哪?
4.小结:边对边、角对角对折,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它的中心点。
四、幼儿探索寻找圆形队列的中心点
出示: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正方形。
刚才我们是用对折的方法找到的中心点,现在这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方形,不能折,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1.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中间的圆心上,横的中心线与竖的中心线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2.出示:八个圆片排列成的长方形。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3.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两条中心线的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五、幼儿操作探索其他物品的中心点
1.那么,你知道我们桌子的中心点在哪儿吗?
2.请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操作,探索、测量出桌子的中心点。
3.让幼儿来介绍与同伴合作的操纵过程和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 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4和5。
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内容:数学 《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 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2、 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9朵大小、颜色不同的话,数字,分合号。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序将9分成不同的两份,感知9的分合
难点: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学习9的组成。为解决重点问题。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8的分合,谁能够运用互换的方式省略几组相关的分合式。”“小朋友们你们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几朵?”(引导幼儿从大小、颜色、方位上观察和讲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谁谁能有顺序的把刚才讲的事纪录下来?”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们检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么样的顺序?”“请把分合式读一遍。”继续感知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关系。“请小朋友看看这并列的两个数”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里的,后面少了的到1哪里去了。”
2、 让幼儿在记录分合时只要记录出4组分合就可以了。为解决难点问题。 9〈1和8,2和7,3和6,4和5。
3、 在感知互补关系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两组并排的分合式,让幼儿明确前面的数增加的部分,就是后面的数减少的部分。
4、 幼儿练习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点评。
《9的组成》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游戏、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幼儿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中,幼儿就会对数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幼儿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幼儿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请歌星小企鹅为大家唱歌,但必须学会9的组成”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并将这一情景贯穿着节课的始终)紧紧“拴住了”幼儿的心,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赛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幼儿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两份,要求两人一组合作进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记录,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看一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通过操作、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摆一摆、填一填”这一环节,给了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引导不够、组织不到位,没有向幼儿讲明要求,致使有几组的活动未正常开展,没有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围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通向这个屋子的路有许多,而老师不仅是幼儿前进路上的出谋划策者,更是一个带幼儿走向这个屋子的引路人。教师只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才能让幼儿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这一环节,由于设置的内容较多,用时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教学。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活动准备
趣味练习:连接商店 职业和物品的连接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连接
1、音乐游戏:找朋友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看看谁能找到好朋友,好不好?
2、游戏结束
教师:我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了,因为你们两个拉起手来了,连接在一起了。
二、尝试连接
1.课件:连接商店
水果店 新鲜的.水果蔬菜
海产店 青蛙玩具店
玩具店 海产品鱼
服装店 时尚鞋店
鞋店 自选超市
自选超市 儿童服饰专卖店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连一连吗?
3.幼儿尝试用连接,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三、经验交流
1.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
(让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连接方法。)
2.出示两个纸环,请幼儿想办法连接。
(让幼儿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连接的。)
3.生活中把两种物品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很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
(可以粘贴,串,钉,套,夹,挂等等。)
四、探索操作
1、让幼儿分别找两样物品。
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2、请幼儿发挥想像,将物品连接起来。
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提示和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目标
学习根据图片和算式自编应用题。
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喜欢数学。
能根据已有经验和范例,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情,说2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准备
农民伯伯、红萝卜和小白兔;
算式题卡若干;"问号"一个;PPT。
过程
一、准备活动 拍手游戏
T:我来问,你来答,
5可以分成1和几?(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几?(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几?(5可以分成2+3)
二、激趋引入 出题考考你
T:嗯,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我们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哦。仔细看仔细听。
1、故事情境1(T边讲边出示教具):
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呀,本来有3颗红萝卜,后来又长出了2颗红萝卜,请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现在菜园里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小朋友有没有注意,老师刚刚是怎么提问的?(强调"一共")
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T提问: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 幼:3+2=5
你为什么选择加法呢? 幼:因为又长出了2颗,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3+2=5贴在黑板上。
2、故事情境2:
现在菜园里有5个红萝卜,农民伯伯拔起了一颗红萝卜,把它送给了小兔子,请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现在菜园里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呢?
老师刚刚又是怎么提问的?(强调"还剩下")
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呀?
T提问: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为什么选择减法呢?5-1=4
为什么选择减法呢? 因为拔起了一颗,送给了小兔子,数量变少了,所以用减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5-1=4 贴在黑板上。
T总结:
像刚刚这两个小故事一样,讲一件事情,出现2个数字,最后一定会留一个问题的活动,我们就叫做编应用题,你们都会编应用题了吗?
三、看图编题
T:你们都会了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1、出示PPT第一张图片,小鸟图
我们先来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小鸟,这两只小鸟的姿势,好像是刚飞来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能力。
2.学会物品的对应。
3.常规培养在:遵守兑换奖品的规则。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蜡笔,视频,图片;
2.气球若干兑奖需要,抽奖箱;
3.对媒体,学具操作熟练。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中过奖?中过哪些奖品呢?(请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并举手回答)
(二)情景海报讨论:
1.达明很喜欢喝果汁,打开瓶盖他发现中奖了!你们能看到中的是什么奖品吗?
2.达明要怎么兑换礼物呢?他应该怎么做?
3.图中有没有达明要兑换的礼物呢?
4.达明的礼物在柜子的第几格?
5它们全都一样吗?哪几个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请指出来。
6.你是怎么看出来这个是达明的礼物的呢?
小结:我们的物品找相同的方法有:可以大小.花纹.形状.
(三)师幼互动:
1.出示3-4组玩具或其它物品(四个以内,其中两个相同)。
2.让幼儿找出完全相同的两个,并说出观察的方法。
(四)幼儿操作:
1.观察操作题中的图案,请幼儿说出物品名称。
2.请幼儿找出每一排中相同的两个图案,在下面相对应空格里打勾。
3.看看图中有什么动物?从每一排中找到相同的.图案,在对应空格中打勾。
(五)活动延伸:
《抽奖游戏》
玩法:老师出示抽奖箱,幼儿每人都有一次抽奖的机会,找到自己抽中的票根和气球上对应的图案一模一样,然后用小锤子扎破气球。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8的加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用清楚的语言讲述实物图所表示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口令、遵守活动规则的习惯。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一组ppt课件。
2、学具:铅笔、材料纸、幼儿操作图等。
活动过程:
一、 导语引出小白兔的困难,复习8的组成。
帮助小白兔过难关。(边演示ppt(1)边复习8的组成。)
二、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法。
(1)分别出示ppt(2)(3),请幼儿讲述ppt上图示所蕴含的意思,并列出算术题,学习8的加法。
(2)将ppt(4)理解以后,列出3+5=8和5+3=8以及4+4=8
三、游戏:捉蝴蝶,巩固8的"加法
玩法:幼儿分组比赛捉蝴蝶。将得数是8的蝴蝶才捉回来,展示在树上。
四、小组活动:过难关得红旗
玩法:幼儿选择教师提供的作业纸,做完了小朋友相互查一查全对了到老师这里来拿小红旗。
难关内容:
(1)给小熊涂色:算一算,算出来以后看一看应该涂什么颜色。(复习8以内的加法)
(2)看图列算数题:这张看一看图式该列出怎样的算术题。(巩固8的加法)
(3)房子图:这张房子图又该怎样填呢?(复习8的组成)
五、教师展示幼儿作业,讲评作业,小结活动。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少。
改进措施:多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并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