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范文网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神舟飞船教案

推荐度:

中班科学活动动物过冬教案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实验和探索中了解、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共同特点。

2 .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探究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材料:第一层次提供人手一套:有洞的是管子、吸管、笔管;没有洞的提供积木、五角星拼图。第二层次提供人手一套:螺丝钉玩具(有洞一个是通的,一个是挡住的`)。泡泡水

教师用材料:普通泡泡器 集体记录表,小结用图标

活动过程:

1 . 出示普通泡泡器吹泡泡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教师:我们都玩过吹泡泡的游戏,是用什么吹泡泡的?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我们用小玩具试一试玩吹泡泡的游戏。

2 . 幼儿初次实验

(1)幼儿感知实验材料。

教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我们看一看是什么材料,什么样的?

(2)幼儿猜测并交流。

教师:这些玩具能不能吹出泡泡呢?为什么?

(3)幼儿实验

幼儿了解操作的要求

教师:每个人都有一杯泡泡水,我们可以把这些玩具每个都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

先拿一个玩具,轻轻的蘸一蘸泡泡水,用茶杯接住,嘴巴轻轻吹一吹,看看能不能吹出泡泡呢?

一个玩具可以多试几次,然后再换另一个玩具试一试。

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

(4)集体交流并观察讨论原因,记录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亲手试验了一下,谁来说一说试验结果是什么?

(5)教师用图标进行小结:没有洞的玩具不能吹出泡泡。

有洞的玩具可以吹出泡泡。

3 . 提供螺丝玩具,幼儿再次实验,发现材料不仅要有洞,而且洞中间是空间。

(1)幼儿实验并交流。

(2)幼儿观察比较实验材料。

4 . 教师通过图标进行总结:不是所有有洞的玩具都能吹出泡泡的,而且中间是通的才能吹出泡泡来。

5 . 问题延伸

教师:我们再去找一找,班上还有哪些玩具能吹出泡泡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能排除物体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说出物体的总数。

3.培养幼儿排除干扰,正确计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幼儿根据实物、直观教具等手段准确感知数与物体数量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让幼儿将实物与数建立起相对应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10个红辣椒,请幼儿一起点数;然后观察教室里有哪些可以用数字表示的物品?(如窗户、桌子等)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这里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小朋友想不想看?让小朋友仔细看画上都有什么?

2.大家再仔细数一数,它们各是几个?举手回答。

3.小朋友,我们来做一个摆雪花片的游戏好吗?老师拿出数字卡片,小朋友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桌子上摆几个雪花片。

4.我们再来做一个补画糖球的游戏。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按照数字把缺少的补上吧

三、结束部分。

1.讲评作业。

2.请小朋友到院子里或回家看看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字表示?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石头的作用。

2、乐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感受、观察石头

2、各种各样的石头

3、图片

4、成品石头 比如:石臼、假山、磨轮。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成品石头。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东西,我们一块数三下,吹起神秘的丝绸打开看看吧!

2、欣赏各种成品石头

(1)教师分别介绍石臼、假山、磨轮等等。

(2)教师提问:这些东西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3、出示石头

(1)昨天我们玩过的石头都有什么形状的?

(2)昨天我们摸过的石头有什么感觉?(请每个幼儿都能感受石头的粗糙、光滑)

(3)石头都有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石头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三角形、长方形等等;颜色也有很多种有: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头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讨论

教师:石头都能干什么?

5、出示图片——幼儿欣赏图片了解石头的作用

6、出示石头小路

(1)教师请幼儿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儿感受石头小路。

(2)提问: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7、游戏:“小小建筑师”

请幼儿用石头搭东西什么都可以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冬天自然界中的天气、气温的变化。

2、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

3、体验在感知发现中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组织幼儿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知识准备:幼儿对冰花的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活动重点:

了解大自然中天气、气温的变化。

活动难点:

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

一、师幼谈话,导入课题:

1、哪个小朋友知道我们现在处在什么季节?(冬季)

2、在这个季节天气很冷,冷天会出现什么景象?(结冰)

3、玻璃上会出现什么?(冰花)

二、创设情景,教师带领幼儿到洗手间,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请幼儿有序的排好队观察玻璃上的冰花。

2、观察玻璃上冰花有什么变化。

三、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幼儿了解冰花。

1、提问:"你们知道冰花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议论:"因为冬天天气冷,所以有冰花。""冬天到了就有冰花,还下雪呢?"

2、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冰花?"幼:"电视上有许多好看的冰花。""我家的玻璃上也有冰。""我家没有冰花。"

3、师:"为什么有的"玻璃上有冰花,有的玻璃上没有冰花呢?"幼:"因为我家有空调,暖和,所以没有冰花。""有太阳的地方没有冰花,没有太阳的地方有冰花。"师总结:由于气温的变化,导致了冰花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变化的,比如:天气的变化、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等等。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都已了解了冰花,并知道冰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回去的时候,可以向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介绍一下冰花。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种子的作用,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和特点。

2、愿意积极地参加探索种子的活动,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初步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材料准备)童易软件(植物下——小伞兵和小刺猬)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活动难点)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探索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会发芽的种子

提问:种在泥土里的植物为什么会发芽?

泥土里的种子,怎样才能发芽、长大,种出新的植物?

小结: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空气、水、温度)能发芽长成新苗。

二、种子的好朋友

·欣赏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

提问:植物妈妈的孩子是怎样传播到各个地方?(丰富词:传播——传送、播送)

小结:有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有的种子是靠动物传播的。

·说说不同的植物

提问:植物还有那些传播方式?

小结:水能传播,莲花的种子——莲子,生在莲蓬上顺水安家

种子自身弹射传播,凤仙花

人工传播,稻、麦、豆类等

活动重点: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三、我找到的种子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找了植物的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小结:植物的种子有多种传播方式,有的靠风,有的靠水,有的是自身弹射,大多数种子是靠人或动物来进行传播的。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一次,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区中关于镜子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在摆弄各种镜子,有的孩子在相互照镜子,还有的孩子在观看有关镜子方面的图书……,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探索镜子中的奥秘,我便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到镜子王国去寻找更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动准备: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

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交流)

(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7.延伸活动今天,我们又发现了镜子的一个秘密,用两面镜子能看清自己的后脑勺。等一下老师把这些镜子放在科学区,请你有空再去玩一玩,你还会发现什么奥秘呢?

活动反思:

幼儿玩两面单面镜组装好的镜子,发现两面镜子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多少的有关系。幼儿先自己探索镜子玩的方法,在第一次探索中,有的幼儿发现镜子能照到后面的东西;有的幼儿发现镜子平放照时,脸被分成了两半;有的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照时,能看见很多个自己。

发现镜子中能看到很多个自己的幼儿将这种玩的方法与幼儿们分享。并进行第二次探索,让幼儿们数数镜子中有多少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4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了6个自己。想一想: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会变呢?让幼儿通过思考想到在照镜子时,手在不停地动,镜子也在不停地动,镜子中间的角也在动,从而使得镜子中的自己会有变化。同时告诉幼儿由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夹角,并让幼儿猜一猜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多,还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而后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证明: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少。

在第一次探索中,有刚开始有5、6个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玩的方法,而后一些幼儿看见好玩后,一些幼儿开始学习他们的玩法。

在第二次探索后,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发现,镜子合的越拢看到的自己越多。在猜测的环节大部分幼儿猜的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在第三次操作实验环节,我教幼儿如何记录时先在橡皮泥上打开,数数镜子中有几个自己;然后再橡皮泥上压一压,压出夹角的印子,最后在橡皮泥的下面写上看到几个自己的数字。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幼儿数了数后,在压得过程中镜子会移动。应该对实验操作的顺序步骤做出调整。先在橡皮泥上打开镜子,将镜子压在橡皮泥上,而后数一数镜子中自己的数量,并记录,最后再拿走镜子。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完成度很高,也符合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的需要,但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都在一个维度,对于大班的幼儿简单了些。可以刚开始增加探索游戏的难度,用两面没有组装好的镜子,让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感知扣子的弹性势能、动能、惯性、旋转时与空气的摩擦力。让幼儿探索扣子会响的方法。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适用对象

中班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棉线、扣子、取掉尖的牙签(与幼儿人数一样多)。

五、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一根棉线穿过扣子的两个孔,使扣子穿在线上。

幼儿讨论。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把线的一头穿在一个小孔中,把线的另一头穿在另一个小孔中。

做一做。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幼儿把穿好的扣子两头打上结。

(3)用牙签套在线的两边,扣子在中间。

试一试:怎样使扣子发出声音?

(1)用手拉在线的两边,使扣子在中间。用嘴吹。

(2)两手作顺时针旋转,把两线绞起来,再用力向两边拉。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用嘴吹不响扣子。

(2)用两只手一同旋转扣子,线都拧在了一起,把手向外一拉,扣子欢快地唱起歌。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也能发出声音,但是不安全。

比一比:听听谁的扣子最响?

(1)扣子旋转的圈数越多,声音越大。

(2)越使劲向外拉绳子,声音就越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产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3.激发幼儿对于"影子"这一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活动重点:

知道影子产生必须有光的照射;影子会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

活动难点:

通过做影子小实验,发现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方向。

活动准备:

小电筒每人一个、镜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孩子探索影子的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树荫》

2.师: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爽?

小熊后来被什么东西烫醒了,你们能告诉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

二、教师实验,孩子观察

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教师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

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影子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初步领会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3.教师小结:影子产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会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

三、运用各种操作资料,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

1.分组请幼儿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

3.操作要求:

(1)用手电筒从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

(3)交换操作材料。

四、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实验,帮助小熊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

五、游戏

捉影子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幼儿用手捕捉,用脚踩影子。

延伸活动:

布置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发现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准备

放大镜、P PT、图片等。

活动目标

感受放大镜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找小瓢虫

(一)、出示图片,请幼儿从中找出小瓢虫,并用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幼儿人手一张小图片,边找小瓢虫,边用笔圈出来。教师在设计图片时,有意识地将小瓢虫画得非常小。不仅如此,还“混”入了一些颜色、形状与小瓢虫相似的草莓,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幼儿意识到“看起来有点困难”,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二)、讨论与验证(结合PPT画面):

1.你找到小瓢虫了吗?它们分别躲在哪里?

设计意图:由于画面大、小瓢虫分布分散且没有规律,这给幼儿的观察以及表述都设置了难度。因此,当幼儿表述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在PPT画面上添加了网格。网格的出现无疑给幼儿搭建了“脚手架”,既可引导幼儿结合网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初步了解有序观察的方法,又便于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达。

2.找对了吗?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设计意图:由于图片上的小瓢虫太小,因此,幼儿产生了争论:有的觉得图片中有许多小瓢虫;有的觉得里面有一些不是小瓢虫,好像是草莓;有的则模棱两可,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放大镜”。工具的出现显得顺理成章。

3.使用放大镜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此时幼儿对于放大镜的使用都基于原有的经验。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图片上;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着自己的眼睛;当然也有的幼儿会不断地调节放大镜与图片之间的距离,以求看得最清楚。无论幼儿如何使用放大镜,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因为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放大镜具有放大图片的功能,只有使用放大镜,才能让我们看清楚图片上的小瓢虫。

(三)、小结:放大镜真神奇啊!原本小小的图案在放大镜下会变大,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

(四)、一共找到了几只小瓢虫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设计意图:结合PPT,再一次引导幼儿能够运用先前的好方法——在网格的帮助下,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以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二、这些瓢虫一样吗

(一)、你们找到的7只小瓢虫都一样吗?用刚才数数的好方法,再用放大镜仔细地看看,把相同的小瓢虫找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帮助幼儿梳理两个问题,一个是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另一个是鼓励幼儿能够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运用先前有序观察的方法,观察、比较小瓢虫。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个别幼儿使用放大镜的好方法用旁白的方式给予其他幼儿提示,如:××小朋友还会上下移动放大镜,估计在调整距离,使自己能够把小瓢虫的样子看得更清楚……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恰当地把握好语气、语调及音量,使自己的旁白既不影响幼儿的观察,又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其他几只小瓢虫长得什么样呢?你们看清楚了吗?

(三)、相互验证、交流。

设计意图: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再次帮助幼儿梳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还可以通过过程性的小问题:用刚才的好方法,从小瓢虫头部开始看起,一点一点往下看,比比两只小瓢虫是不是长得一模一样?帮助幼儿再次巩固有序观察的方法。

小结:原来拿着放大镜看东西也是有方法的。

三、有用的放大镜

(一)、平时谁会使用放大镜?为什么要使用放大镜?

(二)、结合幼儿的讨论,介绍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使用(播放PPT)。

设计意图:放大镜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了解放大镜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是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放大镜的功用,加深幼儿对放大镜的了解。

小结:聪明的人们发明了这么有用的小工具——放大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四、延伸

继续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小昆虫。

寻找生活中其他有用的小工具。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

(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

(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1.你好,蚕宝宝。

(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

(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找气孔。)。

教师小结。

(2) 问:为什么叫它们蚕宝宝呢?(关于如何理解称呼蚕为蚕宝宝)问:它的.名字是蚕,可是我们都叫它蚕宝宝,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

1. 采桑叶

(1) 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 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 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 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15245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