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精选15篇】
教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5—3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2)
课题: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第四册认数复习。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
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激趣导入
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 小组讨论 找到规律
2) 全班交流汇报 (百位、个位分别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
3) 独立解答 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 小组交流汇报 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 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 可以组成845、854 、548、584等等,小学数学教案《第四册认数复习》。 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 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 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 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 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 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
3、请你当裁判 26页11题
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 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
2) 按照编号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 汇报交流
4、请你来当家 26页12题 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 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 媒体演示13题
讨论:
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明 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交流
四 、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4)
学习内容:
课本第2页例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统计表;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难点:
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学习准备:
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
老师准备了四部动画片,一起来看看。(西游记、葫芦兄弟、猫和老鼠、黑猫警长)
可是这里有四部动画片,只能选一部来观看,你们最喜欢选哪一部呢?
(我要看猫和老鼠……我要看葫芦兄弟……)
大家喜欢的动画片都不一样,怎么办?
(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每部动画片都放上一小段……老师说出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喜欢的小朋友就举手或者站起来,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哪部动画片喜欢的小朋友多就看哪部动画片。)
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刚才按照喜欢动画片的情况分成了四队,数出了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这就是数据收集整理。(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学校要订做校服,有四种颜色,该选哪种颜色好呢?出示四种颜色。
(2)分组讨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家都喜欢的呢?
学生讨论,选大多数人喜欢的颜色。
(3)汇报交流。
(4)在班里怎么调查呢?(举手数一数,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学生统计。)
(5)全班调查。出示统计表。
思考:怎么知道统计结果是正确的呢?
学生思考。
小结: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相加等于全班人数。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1题
出示挂图,你能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个课外活动小组吗?
学生调查。
完成书上的统计表。
师生共同统计全班情况,填写统计表。
本班参加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多?
喜欢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少?
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
(2)练习一第2题
一年有几季?学生回答。春夏秋冬。
调查本班最喜欢哪个季节,填好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学生调查并回答。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你想统计什么问题?
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订做校服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6)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内容分析:
(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结合具体情景,能丛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1)、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
本单元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四个导学内容。
(2)、认识图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平行四边形。
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
3、拼组图形。
拼组图形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合作意识。
(3)、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情境,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数,目的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2、加减法的估算。
教材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运货物,算价钱等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数的加法。
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力,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过“议一议”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三位数的减法。
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学生人数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精算。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百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币直观图。
5、探索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形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买文具、记帐、租船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7、实践活动学习“当家”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8、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千米毫米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2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5—3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7÷2=3(盘)……1(个)
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
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问题: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
内容分析:
《买鲜花》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创设 “买鲜花”的问题情境,通过“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也能熟练地进行加减运算,上节课又刚刚学习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学生的知识底缊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个别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学方法:
用引导法、交流法、观察法。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课后练习分层进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
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3、看到那么漂亮的鲜花,小红真想能把它们全部买回家送给她亲爱的妈妈,可是,她口袋里的钱非常有限,只够买两种鲜花,而且每样只能买一枝。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红,你打算怎么买呢?
4、小组内交流。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买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买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运算顺序
师:小红听到同学们那么热情地帮她,内心非常地高兴,她还让我替她谢谢你们呢。而且啊,她还说,她最喜欢就是某某同学所想的配法,也就是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么,你们能否动动小脑筋帮帮小红算算,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
引导学生思考:
(1)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价钱)
(2)1枝菊花多少钱?(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钱?(4元)
(3)先求什么?(1枝菊花的价钱)
(4)再求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尝试列式解答。
(6)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并说说理由。8÷4=2(元) 2+4=6(元)
(7)上节课,我们学过,像这样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谁会?(8÷4+4)那么,这条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们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设计意图:难点就在于此,通过小组的合作,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合意识。]
(引导学生说出:1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所以必须先算1枝菊花的价钱,也就是先算除法,再来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总价钱,所以最后算加法。)
(8)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加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绍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和书写方法(边讲解示范,边板书)
8÷4+4
=2+4
=6(元)
(二)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师:谁来帮老师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题目里的“便宜”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刚才小红的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让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
(3)嗯,大部分同学已想好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说说吧。
(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4÷8=3(元) 5-3=2(元)
(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1枝玫瑰的价钱比较谁便宜了。)
(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
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24÷8
(7)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8)你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我们在计算时是先算减法呢?还是先算除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需要先算出来,所以先算除法)
(9)小结:像这样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减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减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10)5-24÷8
=5-3
=2(元)
(11)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谈话:花店老板知道,同学们都想送礼物给妈妈,他很受感动,所以特意抱出来一大束鲜花,说:“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鲜花就送给你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给妈妈献上一份的礼物呀?
⑴出示花朵计算卡(P19试一试)(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来计算,只要你计算对了,花店老板就会把那朵花送给你的,想不想要?加油!)
强调:计算时,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动笔计算,而且要注意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延续新课中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仔细观察我们刚算过的这6个算式,都出现过什么运算?(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
⑶归纳小结: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
⑷师:恭喜这些同学得到了这么多美丽的礼物,这是他们用智慧得到的,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
2、老师想知道大家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们,敢不敢?(P20第4小题)
3、森林医生。(P20第3小题)
大树爷爷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让我们帮助大树爷爷把病治好,使它们健康地笑起来,好吗?(先引导学生找现病因,再重新更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快乐的40分钟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有什么收获,快和同伴说说吧。(学生畅所欲言)
2、好,我们明天继续相约快乐40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2、解决问题:在问题情景中能准确地捕捉数学信息,主动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感情。
重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计算思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
2x7=6x5=7x4=4x4=5x7=
7x1=2x7=7x7=6x6=3x6=
2、摆一摆:
(1)蓝色的五角星有2个,红色的五角星有3个2,红色的五角星有几个?
(问:红色五角星有几个?算式怎么列?(3x2=6)3个2也可以说成是2的几倍?
(2)黄色笑脸有5个,红色笑脸有2个5只,红色笑脸有几个?
我有几个?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刚才的猜数游戏中老师就看出,大家不仅知道求几个几要用乘法计算,而且还知道了倍的含义,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倍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用倍的知识一起去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好不好?(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4
(1)(出示课件)并口述:今天是大扫除的日子,老师呀同学们啊早早的来到了教室,瞧!他们都在干什么?图上告诉我们扫地的有多少人?擦桌椅的'有多少人?(图上告诉我们扫地的有7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二倍。)
你们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擦桌椅的有多少人?)
(2)如果让你用小棒摆出擦桌子的人数,你会怎么摆?为什么?
①一根小棒代表一个学生:扫地的:1111111
擦桌椅的:11111111111111
②把小棒横过来,一根小棒代表7个学生:扫地:
擦桌椅:
师:两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刚才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第二位同学的想法更简单便于操作,那我们就选用他这种摆法。如果把小棒换成线段,我们一起看看应该怎么画。
师:扫地有7人,我们可以用这么长的线段表示(出示线段图)
师:那擦桌椅的应该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呢?(2个扫地的那么长)
师:为什么呢?(因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二倍,也就是2个7,所以应该画2个那么长的线段)。要板书线段
师:我们能用不一样长的线段表示吗?(不能,因为一段线段表示的就是一个7,不一样的线段表示的数不一样。)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扫地的有几人,擦桌椅是扫地的几倍呢?求擦桌椅的有几人,我们可以怎样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师板书:2x7=14或7x2=14(人)
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可以根据图上的数字信息来解决问题,根据图意画出了线段,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擦桌椅的人数实际上也就是求二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
7只
(1)x只
(2)完成课后习题“做一做”(P77)
玩转椅的小兔有3只,跳蹦床的是玩转椅的5倍。跳蹦床的小兔有多少只?
分析数量关系:
__只
3只
玩转椅:
跳蹦床:
求3的5倍是多少,就是求5个3是多少,用乘法算。
列式:5x3=15或3x5=15
(3)练习十七第二题: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七辆,卡车有多少辆?
(4)练习十七第三题: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书是故事书的7倍。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5)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四题。
三、实践活动
1、课件出示米奇音乐会图片
师:今天米妮要举行音乐会想邀请1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参加。她走不开,就让米奇来请大家,但是在人数上她有个小小的要求把米奇给难住了。她说,要请3位女生,男生是女生的三倍。小朋友能帮帮米奇吗?
老师请学生自己组合,让后到讲台上集体订正。
2、实际运用
师:第一个舞曲结束后,米妮觉得人太少了,她又有个要求。现在男生是女生的3倍了,那再请多少个男生才能是女生的5倍呢?
四、课堂:
师: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擦桌椅的的有多少人?
2x7=14(人)或7x2=14(人)
答:擦桌椅的有14人。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生活情境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学习热情较高,易在轻松的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和四边形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简单知识,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本节课是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呈现出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形成过程。
探究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找制作的要点,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那么在生活中你都见过这些图形吗?那么今天就跟老师一次走进校园,看看校园里你能发现多少种图形?”
2、教师呈现校园的情景图(FOCUSKY演示校园情景)。
3、师:这些都来自我们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4、学生活动:跟随全景图,找到熟悉的图形,利用白板进行突出显示,并重点展示“平行四边形”。
校园——楼梯——办公室(衣架)。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校园作为学习背景,增加亲切感,激发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热情,并从中提炼出本节课所学的图形直观图,感受“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认一认。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明确“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都属于四边形的一种。有“四条边”“四个角”“倾斜的边”。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利用已有的“正方形”“长方形”的知识和“平行四边形”建立联系,学生可以从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与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活动作铺垫。
2、做一做。
(1)教师提出要求:请小组长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筐,根据所给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
(2)教师呈现材料:木棍,皮筋,钉子板,小棒,白纸板,胶棒,七巧板,拼接学具。
(3)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一:用木棍和皮筋先扎成长方形,然后通过拉动,得到平行四边形。
预设二:用小棒在纸上摆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三:用皮筋在钉子板上绑成平行四边形。
预设四:利用七巧板的相同的三角形,或者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成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不断尝试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强化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要点的理解,发现制作“成功”的方法,和“不成功”的原因,进而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必须具备的要素,以及和“长方形“直接的密切联系,做到“手脑并用”。
3、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教师有顺序地呈现学生作品,并请制作者说一说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特性。
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教师选出利用“木棍、皮筋”制作的图形小组,通过学生的自行演示,发现“平行四边形”是可以通过“长方形”拉动而得到的,而且每拉动一次,都会得到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1)提出问题:拉动时“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学生活动:利用手中的拼接学具,实际操作,感受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教师利用白板呈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教师选出利用“小棒”搭成的平行四边形小组。
(1)教师提出问题:在搭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教师利用白板呈现“反例”,即对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并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满足有四条边,四个角,边的倾斜要一样,为什么它不像是平行四边形呢?”
(3)学生根据老师的疑问,反思制作过程,发现制作过程中相对的边的小棒的数量要相等,进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1)教师选出利用“钉子板,皮筋”制作的平行四边形。并请制作者说出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2)教师提出要求,模仿做范例的同学,“你还能绑出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
(3)学生对比在钉子板上做出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制作成功”的图形保证“对边相等”的前提下,对边即会“倾斜的一样”,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个特性,这也是为了以后学行”的概念做铺垫。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1)利用七巧板中的图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选出代表,介绍自己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什么图形组成。
(2)为了强化要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随意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你能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在质疑声中动手尝试,经过小组共同努力反复多次尝试后发现,要想拼成平行四边形,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
(3)通过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拼接,学生发现相同的图形产生相同的角,所以得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的性质。进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新的特性。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很难仅通过“看”发现图形的特性,对于“图形性质(对边等,对角等,对边平行)”的理解也很难独立形成自己的理解,因此本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制作”中发现图形的特点,在经历不断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案过程中,最终总结出成功的“秘诀“,即抓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也为在高年级学行”的知识作铺垫。
(三)、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后,教师提出要求,将发现的所有特征,归纳汇总:“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针对性练习。
(1)习题1:从下面的.图案中,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将它们进行分类涂色。
将图片反白处理,再利用白板的喷色功能,让学生将相同的图形进行喷色分类,有助于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区分。
(2)习题2:请你接着画出平行四边形。
通过此练习,加深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理解。要想在钉子图中画出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必须保证对边的长短相同,即所穿过的点数相同,而且倾斜的两组两边必须倾斜的一样,即对边平行。白板中的数学工具,可以更便捷的呈现图形的变化。
(四)、归纳总结,巩固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白板呈现本节课知识大纲),也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遇见平行四边形。那么还有没有更有趣的图形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次用你们发现美的眼睛,去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下那些更加奇妙的图形吧!”
2、多媒体呈现不同的图形:梯形、菱形、筝形。
3、师:其实,图形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它可以通过变化组成我们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这组用图形组成的“生活场景”(多媒体演示图形动画)。
师:“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数学带来的精彩,图形也存在与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发现大自然中更美的图形!”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引入之时利用“FOCUSKY”的动画演示功能,呈现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仿佛身临其境,并学以致用,发现所学的图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决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地方,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制作平行四边形”,并结合白板的数学工具,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制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潜移默化的将不易于低年级学生理解的“图形性质”知识分解化简,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本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方面,鉴于课时和环境的原因,没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在这一方面,我会努力寻找更有效的多媒体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感受的机会。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1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数学课只讲数学知识的传统,将课外知识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知识,增加知识量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品德教育,使整节课既有一个完整的情境,又充满人文色彩。
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进行,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同时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和算法优化。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面对众多的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还原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篇15)
教学内容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7-68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3、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可以拼出很多美丽有趣的图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老师还有七巧板拼出了两个图形,你们认识它们吗?(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喜欢的七巧板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探索环境,在身边找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提出疑问
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
2、探究长方形的特点
1从你的信封里拿出长方形。仔细观察,猜一猜: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猜一猜”一是培养学生的“经验直观”,二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2利用学具验证猜测,完成学习卡:
长方形的对边 ,四个角都是 角。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折:横着对着,上下两边重合,上下两边相等。
竖着对着,左右两边重合,左右两边相等。
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四个角都重合,四个角相等。
量:量每条边的长度,发现相对的边相等;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比,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就是长方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是第一次探索长方形的特征,所以给出具体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是什么样的。)
3、探究正方形的特点
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研究长方形边、角的特征的方法去探究一下正方形的特征吗?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长方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学生会模仿着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所以这部分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再总结特点。为了避免以偏概全,所以我给每个学生提供的正方形不一样大,为了得到一个共同的特征)
4、认一认
刚才,我们从边和角连个方面去探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边的名称吗?
长方形中相对的两条边相等,较长的`一条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长”,较短的叫“宽”。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们都叫“边”。
长方形的长和宽是不一样长的,当他们一样长的时候就成了正方形。那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三、巩固练习: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在方格纸中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完成课本P68练一练第3题。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处理中,我先是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对照摆的图形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从实物直观抽象到图形直观,加深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将学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运用,完成练习第3题。)
四、拓展练习
数一数,填一填。
1、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2、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是没有实物图形的情况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图形直观,所以运用了课件演示)
五、小结
你觉得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习了哪些研究图形的方法?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15篇
下一篇: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