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范文网 haoduofanwen.com,好用的范文大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15篇

网友投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1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

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2及练习二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组合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师:今天,喜羊羊要来考考你们,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呀?(课件出示)师:喜羊羊手里拿了两张数字卡片2

3,这两张卡片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师: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有序的排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组合。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学生用数字卡片组成的两位数。

小组讨论:如果把每个两位数中两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和分别是多少?会有几种情况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每个两位数中两个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加起来,得到的和都是5,只有一种情况。教师小结:因为是求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两个数字互相调换位置的和是不变的,所以得数只有一种结果,这种跟位置无关的方式叫“组合”。

2.密码箱的奥秘(学习例2)。老村长给了喜羊羊一个密码箱,里面有很重要的东西,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课件出示例2)同桌合作。在动手操作之前向学生提出要求: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记录,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最好。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

3.学生汇报方法和结果。方法:列表的方法。

连线的方法。结果:①12;②14;③16。大家真棒,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3种不同的结果,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4.比较排列和组合

(1)让学生从5、7、9中任意选出2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2)和例2进行比较。在排列中,为什么从3个数字中任意选出2个,能组成6个不同的两位数,而在组合中,从3个数字中任意选出2个求和,有3种结果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指名汇报。师生共同总结:排列与两个数的出现顺序或放置位置有关,而组合与两个数的出现顺序或放置位置无关。如5+7与7+5的和都是12,但在解答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可提示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问老师。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2题。

(1)可以怎样付钱”是什么意思?

(2)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请按照自己的想法试一试。

(3)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提升

1.老师买了三种口味的棒棒糖,甜甜想要两种不同口味,有几种可能?3种

2.妈妈将20元钱装在一个信封里,对果果说:“我这里有7张人民币,共20元。”想一想,这7张人民币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元?(没有2元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10元、5元、1元、1元、1元、1元、1元。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还有哪些问题?

五、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二十四第3、4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用旧知引出新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学生动手操作,重在让学生感悟,体验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通过对比排列与组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组合与顺序或放置位置无关。

板书设计

组合

例2

5+7=12

5+9=14

7+9=16

得数有3种可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通过动画故事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不足之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没有充分考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没有控制好。教学建议: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2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

3、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4、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5+5+5+5=20(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5×4=20(厘米)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提问:懒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12米,宽是6米,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6、解决了懒羊羊的问题,那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9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7、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8、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懒羊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

三、巩固练习

1、请你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它的周长。

2、如果绕篮球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试一试: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使25厘米,他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周长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四、拓展延伸:

课下练习:

一根长24米的绳子

(1)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是9米,宽是几米?

想一想:如果长不是9米,还能围成哪些长是整数米的长方形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围成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 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 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 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 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 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 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

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 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

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 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 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 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5第2 题 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出示校园环境图片,请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吗?根据学生汇报,软件同时在该物体某边上呈现出线段。

2. P45第3题 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1) 请学生指出某图形横向、纵向各一条线段的顶点,让学生感受公共点。

(2) 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

3. P45第4题

(1) 用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下,观察折痕,你发现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2) 请学生折一条比垂直折痕长的线段,短的线段。(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4.P45第5题

(1) CAI出现两个点,师:你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几条线段?

(2) CAI出现三个点,并同时出现题目。

师: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 学生独立练习,实物展台展出,集体讲评。

5.P45第6题

(1) 猜一猜你能画出几条线段?画一画。

(2) 实物展台展出学生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

6.全课总结: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课外作业:请你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课件放大1厘米的长度作为标准,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以实际1厘米的长度作标准。】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1.读铅笔的长度。(0~8厘米) 问:铅笔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2.读橡皮的长度。(0~4厘米) 问:橡皮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3.读小刀的长度。(0~5厘米) 问:小刀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4.读小棒的长度。(3~12厘米) 问:小棒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设计意图:通过读、估、量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求物体的长度。】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6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是在学生会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算俩位数加两位数不 加法基础上的教学,本节课在例题的选取上,取材于现实,来源生活,贴近于生活实际,这一课题要解决两个问题:1、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为什么进位?2、笔算两位数加法进位符号的创立和书写。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展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懂得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相加、减,知道了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以及一个十数是10个一、10个一是一个十的转化关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既可以从个位加起又可以从十位加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十位有矛盾冲突,学生要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通过摆学具,说算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彩色吸铁石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算一算:65+32=

34+12=(指名两位学生板演)

学生评价两位学生的计算结果。

提问: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1、创设情境

(出示例3情景图)

提问: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指名生提问)

追问: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16=

启发:思考35+37等于多少呢?可以在你的作业本上画计数器或摆小棒算一算,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

2、组织交流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预设1:摆小棒

预设2:画计数器

在黑板上画一个计数器,用彩色吸铁石表示算珠

3、试一试

谈话:刚才我们用三种方法都算出了两班一共有73人。(板书 73人),并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下面这道两位数加两位数,你也会用竖式计算吗?

4、比较

谈话:刚才我们用三种方法都算出了35+37=73(人),如果现在要你再算这道题,你觉得你会用那种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比较:观察今天我们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和以前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

板书:(进位)

5、小结

提问:现在你能再来说说列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谈话: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用心,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板演后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同学注意些什么?

2、谈话:你能说说下面这些算式的得数是几十多?(估算)

指名说,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 数学书15页5题,你要提醒同学们以后做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果园丰收,小朋友们在果园帮助收南瓜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出示表格及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预设:28 + 34 + 22 =

提出问题:这是三个数连加的问题,要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连加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 ”。

预设:连加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出示微课,对连加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加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2.连减。

出示问题:共用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好和计算过程。

预设:84-40-26 =

预设:84-40 = 44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

提出问题,在计算连减算式时,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学生找运算顺序。)

预设:连减和连加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预设: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84-(40 + 26)

提出问题:这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40 + 26 = 66 , 84-66 = 18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出示微课,对连减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梳理,主要演示的'是连减的计算过程及其先关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6 + 25 + 17 = 75-28-19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2.看谁算的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连加、连减,在计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学会建立规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规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表格的设计和文字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比赛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化。

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到校呀?为什么你们会按时下课,按时来上信息技术课呢?什么时候你们回家呀?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出学校运转是有规律的,同学们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回家。引导同学们找出学校是怎样有规律的运转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一:创建表格

老师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电子版和打印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看看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有几行几列。老师提问同学回答,一致通过后,由同学们自己来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二: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给出的学校作息时间表填写表格。

任务三:设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问: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老师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学们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样哦?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更漂亮一些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单元格”对齐命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不明显的差异,以此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并且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同学们既然会制作作息时间表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制作出你们班的课程表呢?希望同学们课下的时候证明给我看,下节课的时候展示给老师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同一班的同学做出好的作品,对全班同学都是一种激励,老师就是要以此来激发所有同学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学看起。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制作规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同学们的还不太一样,是哪不一样呢?这个问题留作课下讨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解决一下,看能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

五、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作作息时间表,并根据表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

学校作息时间表,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

学具钟,纸片

教学方法:

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引入。

1、谈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放学、休息都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爱惜它,科学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认识这张表吗?

这是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3、组织观察:你能从表上看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集体交流:把你们看到的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我们可以看出来,学生上学时间是8点20,过了8点20就迟到了。

老师引导谈话,引入新课:知道作息时间表的'用处吗?

你想自己编一张作息时间表吗?(板书课题。)

二、制作时间表,探究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白纸片,安排制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可制作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可以制作在家里的作息时间表。请小组成员共同商量,讨论,分工合作,并用学具钟拨一拨。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

2、体展示汇报:请每小组选代表把你们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放在投影仪下,并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

3、投影大家选出来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分析表里的内容:仔细看看这张表,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上午10点同学们在干什么?

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第一节课用了多少时间?……

谁设计的最合理?

4、鼓励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完成书上68页的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

1、投影书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读题,给学生思考和动手寻找答案的时间,再请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拨钟,时针走了2圈,就经过了2个小时。

2、投影第2题

请仔细看看两个钟面上指针有什么不同?

时针和分针指的地方不同。

这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1小时30分(90分钟或1个半小时)

引导学生说一说: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投影第3题

先组织学生看懂上面三副图的意思,先估计一下,每幅图发生在几点钟?

再联系图意认读钟面时间,填写在书上。

最后借助学具钟拨一拨,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要求:学生完全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孩子)

做完的同学在小组内订正,相互批改,给能干的小伙伴画上一颗☆。

四、拓展性学习

1、估一估:你上学时,路上大约用了多少时间?

2、实践活动:请你在上学的时候,记录一下你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再算算路上经过的时间,在小组内交流,并比较一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确。

五、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感知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画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练习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形游戏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玩猜图形的游戏怎么样?听好了:老师的信封里装了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请你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图形,明白了吗?

师出示信封,露出图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装有正方形,三角形)。

质疑:为什么没有人猜圆形?

(设计意图:)

2、折角活动建立表象(要不要视频?)

师:(出示圆形)圆形没有角,那你能用圆形折出一个角吗?光说不练可不行,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你用它来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开始吧!

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

1、初步感知

师:折好了吗?没折好的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折。现在来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1)尖尖的,扎手,这是角的顶点

(2)从尖尖的点出发,往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往另一个方向,也是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和顶点就围成了一个角。

3、揭示课题(书写)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角。

白板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角不仅存在于平面图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角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看谁找得最多!

(2)汇报角(插入flash、聚光灯、放大镜)

师:找到了吗?你都找到了哪些角?

谁还有补充?(引导学生说出什么组成了角,或者是用手比划一下)

(3)认识顶点和边(笔、动画、手动添加文字)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厉害!老师啊,把大家找到的包含角的物体其中的三个展示出来(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这3个角分别在哪吗?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这些实物隐去,这3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若生已经说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就让他上台用笔标出顶点和边)

学生汇报,师出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你能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4)、练习

判断

师:判断,下面图形哪一个是角?

生判断,师:为什么不是?是的`,指出顶点和边。

师小结: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2、画角

(1)师示范画角

师:角真是一个有趣的图形,怎样画一个角呢?你有什么想法?

生汇报(用尺子、有顶点、两条边)

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先画一条直直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再标出顶点和边,最后标上角的符号,这样,就画成了一个完整的角。(强调第二条边的方向任意,边说边画一个角)

(2)师:想不想自己也动手画一个?在你的本上画一个角吧!生画,师巡视。

(3)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用投影仪):规范的;不标顶点、边的;锐角;钝角等

3、比较角的大小

(1)师:画角还真有趣,张老师发现大家画的角不仅有顶点和边,还有大小呢!现在把你画得角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画的角大?

生比较角的大小。

(2)汇报:

师:你俩谁画得角大?为什么?

预设:边长

开口大

(3)观察角的大小变化

出示变化角的课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一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汇报。

它们的边长发生变化了吗?

那你觉得角的大小是什么决定的,跟边长有关吗?

(2)师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与边长无关。

三、练习

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到几个角?

出示练习八第三题。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角的存在而变得异常美丽。下面请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1

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等。

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老师听说咱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学数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逛一逛。

2、数学广角的城堡可真漂亮,我们走近点吧!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师:可是刚才的密码锁太简单啦,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呢!看

狮子大王提醒我们:密码是由1、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不一样。你认为密码会是多少呢?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

(课件出示)要求:利用手中的三张数字卡片,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数,一人把数写在练习纸上,最后数出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比一比哪个组写的最全。

2、汇报总结

同桌两人汇报记录的结果,师找具有代表性的写法,在展示台上出示:如有学生遗漏的,帮助补上。

①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12、21、23、32、13、31

②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12、13、21、23、31、32

③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

(全班同学交流,注意突破:在组成两位数时有数字重复或者遗漏这一难点)

师: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那个呢?狮子大王又给我们新的提示: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将答案缩小范围到32和23。提醒排列的顺序也很重要(板书:有序)),并且个位比十位小揭晓答案:32。

如果老师换几个数字0、2、3,你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门打开了,里面有什么呢?(课件出示任务)

1、任务一:涂颜色。(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指名学生(有代表性的)到前面展示。

(3)先独自思考,再全班交流。

(4)交流评价,理解方法。

2、数学广角的风景如此美丽,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吧!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

师:坐在位上的同学也别闲着,我们来当摄影师吧!摄影师除了拿相机照相还得干些什么?

引导学生第一个位置不动,后面两人交换位置。做出4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

(透过这道题让学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

3、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语文知识学的怎么样?用“读、好、书”三个字一共有几种读法?(要求:不遗漏,不重复)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你们在数学广角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你们能到做吗?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板书设计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121221

211331

132112

312332

323113

233223

交换位置确定十位确定个位

不重复、不遗漏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但以前学生不会全面、有序地考虑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方法以及搭配时有序与无序的特点。用数字的排列来理解不重复、不遗漏,具体、简单,效果很好。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都很浓厚,合作交流积极。但要一个人说出全部的组合数仍然有困难,所以还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和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3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4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5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 学生通过活动,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 学生通过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教具准备:面具一个,树叶、蜻蜓、蜜蜂、葫芦等图片。面具、透明胶、彩色纸、剪刀等。

学具准备:剪刀、彩色纸,尺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 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教师出示左右不对称的面具: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面具来上课,大家看看,漂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耳朵等都是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半,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后再贴出另一半。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怎么知道他们的左边和右边是完全一样的?(看出来的)

你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教师演示两部分完全一样。

你能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教师小结并揭题:这几个图片,都是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科学家也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并齐读:对称图形。

二. 动手操作,探究对称轴。

1. 剪一剪,议一议。

教师出示一棵圣诞树。问:这棵圣诞树是一个对称图形吗?你能用剪刀剪出一棵象这样对称的圣诞树吗?

生动手剪,教师巡视,选出对称与不对称的各一些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请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操作。

说说你想剪什么?用刚才的方法3分钟内剪出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并同桌互相介绍展示。

2. 找一找,画一画。

请观察一下,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一条印、一条线或折痕)

据学生回答,沿一个图形的折痕画出对称轴。指出:这条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板书并齐读:对称轴。

对称轴把对称图形分成了完全相等的两部分。刚才谁观察到老师是怎样画对称轴的?

谁能出来画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在自己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检查评价。

3. 找一找,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生举例。

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对称的物体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

4.猜一猜,折一折。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问:它是对称图形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

谁能演示给大家看?

再猜一猜,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动手折一折。

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猜后,动手折一折,比赛谁折出圆的对称轴多。

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

你能动手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吗?在纸上画。

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有很多条,我们一定要细心观察才可以找出来啊!

三.拓伸延展,深化认识。

1. 米老鼠遇到了难题了,你愿意帮助它吗?课件演示:你能一眼就看出他们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吗?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学过的一些数字、汉字和英文字母也有很多是对称图形呢!就让我们把它们找出来吧!(课件演示)

3.我心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再动手剪一剪?来吧,发挥你的想象,加上你灵巧的双手,剪出一个更美丽的对称图形来吧,并且画上对称轴后在黑板上展示。(播放音乐)

生剪完后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剪的作品?

4. 今天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你有什么话想跟它们说吗?

5. 这些对称图形的确很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板贴一个对称的美)

14364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