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三历史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3初三历史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
2、说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阿拉伯数字的关系
3、叙述: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
4、通过学习,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学习难点:
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很久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的丝绸之路,通过这些商路,中国的________,印度的'________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2.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人作出了重大贡献。
3.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人,人把它发展并传播。__________(时间),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
4.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的赏识。《_________》一书记述了马可波罗在经历与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阿拉伯人在交流中有什么贡献?
②阅读下列材料
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
(1)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古代印度人是怎么做的?
(2)人们把他们发明的数字称为什么?
(3)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
(三)拓展延伸
请你与同学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自由发表见解。
2023初三历史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
2、理解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重点: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
“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52页,简述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2、阅读教材52——53页,分析欧共体建立的原因、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
3、阅读教材53页,列举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二)设问导读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为了对付,给予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50-70年代,经济持续繁荣。
2.20世纪年代,“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称。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盟成为世界上的经济体。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
5.20世纪年代中期以后的近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6.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年,日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大国的欲望也开始了膨胀,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⑴、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⑵、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⑶、欧盟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四)拓展延伸:
列举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它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五)系统总结:
战后西欧经困难,依靠美援得发展。
欧盟成立于93年,资源共享利发展。
五十年代日崛起,发展速度数第一。
科技立国政策好,人民生活提高了。
欲做政治大国梦,亚洲邻国不答应。
(六)巩固训练:
1、二战后对西欧经济恢复帮助最大的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2、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于1993年
B、是欧洲国家政治军事集团
C、有统一的军队
D、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3、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组织的建立紧密相关()
A、欧洲共同体
B、联合国
C、不结盟运动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额发展的原因是()
①美国的援助
②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③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A、美国的扶持
B、引进国外大量的先进的技术
C、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头巨资发展教育和科技
6⑴、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哪国?其次是哪国?
⑵、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⑶、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七)当堂反思:
课改提了好多年,我也进行了不少的摸索、尝试,但没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原因是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听不懂,怕漏了知识点,怕学生提不出问题,怕这怕那,杞人忧天的思想,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依赖”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教改春风的鼓舞下,我试着摸索实践以导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现借《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设计导学案,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及重难点,学生在预习时就避免盲目性,有章可循;预习部分,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找出重要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表现自己;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即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优势、智慧。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如:在本节课我设计了问题:“请你找出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我们从中可以得到那些启示?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提高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形成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在讲授本课内容不应只停留在历史知识的表面上,不能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在讲解史实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知识只是一个载体,传授知识也只是一个过程。要在讲解知识中,通过一定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这样这节课才更有深度和力度。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一是“欧共体”的背景未讲清。应向学生指明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60年代建立“欧共体。”二是在讲述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时,应重点分析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点,应向学生指明战后西欧和日本都乐于和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进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穿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2023初三历史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
幻灯片展示11.11光棍节,每年的11月11日,英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因为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二)活动探究、寻求真知
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
问题设计:
(1)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2)普林西普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的目的,一是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讲述将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让学生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一分为二”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三是通过这种途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
活动二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二是通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教师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由于矛盾的变化,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这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二站:凡尔登
活动三探究战争的残酷性(教师投影并板书)
教师在展示图片后引导学生思考:
(1)面对凡尔登战役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2)新式武器的发明与刚刚结束的.哪次科技革命有关?由此,你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
教师设计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有关战争的知识,并总结人类历的任何一次战争都给交战双方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学生通过图片与课本内容的介绍认识战争的残酷性。
教师展示新式武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一战的残酷,究其原因,是因为战争中大量的武器被发明并运用到战争中。这样做,第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更好地使学生辩证对待科学的作用。
在上一课中,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学生比较容易的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没有过多的介绍科技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使学生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式武器(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洋和空中;新的交通工具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扩大了战争的规模。总之,科技可以给人类世界带来光明,也可以毁灭人类文明。只有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使人类世界有个真正美好的明天。
第三站:华盛顿
活动四探究美国的参战(教师投影并板书)
教师设计问题如下:
(1)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前期宣布中立?
(2)为什么美国选择在1917年参战?
教师设计这几个问题的目的,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在于使学生通过美国参战、俄国退出更进一步认识一战的非正义性,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活动五探究一战的性质及影响(教师投影并板书)
设计问题:从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总结出战争性质和影响。教师出示投影材料,引导学生得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活动六探究一战的启示
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战争,假如你是相关国家的领导人,你会从一战中吸取哪些教训?
课后小结
教师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并不代表中华民族惧怕战争,为了民族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时,只能通过战争才能解决问题。回首20世纪初的那场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列强经济上的竞争和对殖民地的争夺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源,科学技术应用于战场使战争空前惨烈和特别残酷。面对着废墟中的欧洲,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善良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在!
课后习题
1.你能说出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背景吗?
2.介绍垄断资本主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情况。
3.从课本132页图中找出帝国主义侵略军事集团的名称及主要参与国。
4.大战的导火线、爆发的时间、标志及扩大。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场的主要分布及三条战线。
6.凡尔登战场的情况,一战的规模、结果、影响。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023初三历史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
2、知道: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
3、叙述: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4、正确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
5、学会: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学习重点: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学习难点:
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公元前世纪,古代伊朗以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中期,波斯帝国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赢得战争的胜利。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继王位,他足迹远达,建立地跨三洲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3.任罗马帝国皇帝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到世纪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起,西临,南抵,北达,地跨三洲,成为内湖。
4.罗马扩张与征服一方面充满着,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我们现在运动会中的马拉松运动出现在那一个战争中?
②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疆域
(三)拓展延伸
①怎样才能正确评价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征服
②观察下面《罗马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一说2世纪时罗马帝国疆域所到达的地方。
(2)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罗马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3)从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希波战争
二、亚历山大东征
三.罗马扩张
(五)巩固训练
1.罗马为了取得地中海霸权,曾经和谁展开长期争霸
A.埃及人
B.印度人
C.迦太基人
D.波斯人
2.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A.埃及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3.古代雅典人设置“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中的英雄
A.特洛伊战争
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罗马的扩张战争
4.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人物是
A.凯撒
B.安东尼
C.屋大维
D.斯巴达克
5.有关古代世界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世界战争大多规模大,范围广
B.希波战争进行了三次,最后波斯人取得胜利。
C.有很多古代国家通过战争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D.古代世界战争客观上促进文化的'传播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二“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
①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个国家?材料中记载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国具体是在哪一年?这个史实记载在哪部书中?
③材料三能说明什么?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2023初三历史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 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意大利等国。
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制度结束,也衰落了。6.东罗马帝国定都,此地原称。
7.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五)巩固训练
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
B.法兰西王国
C.拜占廷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
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
3. 产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1世纪
D.2世纪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
A.君权B.兵权
C.财权
D.神权
5.拜占廷帝国就是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6.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
A.安卡拉
B.君士坦丁堡
C.巴比伦
D.罗马
7.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8.拜占廷帝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其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下一篇:初一历史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