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乡持续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工作,以党建为引领,紧盯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自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我乡按照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域保洁长效体系。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模式,××乡街道及各村委都设置了垃圾清运设施,在居民生活区设置了合适数量的垃圾桶,各村委都有专门的垃圾处理中转站。居民产生的生活生产垃圾由聘用的专门保洁人员进行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每日全乡清运垃圾量为1.5吨左右,并将垃圾集中清运到各村委的垃圾处理中转站,并由垃圾清运车辆将垃圾集中运送至新蔡县发电厂进行回收利用。在污水处理方面,我乡正在街道上建立污水处理厂,不日建成后将投入使用,使我乡生活污水处理明显提升。同时,大力开展河道清理工作,清淤疏浚堰塘沟渠。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与河长制工作并行,全面完成河道乱堆、乱占治理任务,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防止反弹。在厕所革命方面,我乡大力开展户厕改造工作,并在适当位置建设了公共厕所。在游园建设方面,我乡已在十个村委范围内打造11个游园,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管护。
二、人居环境整治做法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构建 “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整治工作模式,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实施细则。将全乡10个行政村细化为78个网格,责任到人,形成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是形成干群合力。以人居环境整治及 “三捐”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激发群众美化家乡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捐、成功人士奉献捐、村内群众自愿捐、微信平台场外捐的良好局面。全乡累计收到捐款47万元,捐物折合23.6万元,捐工1.6万人次,有力支持了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
三是擦亮文化底色。依托各村资源禀赋,建设有 “生姜”“蘑菇”“党建” “端午” “诗经”等40余个主题乡村文化游园。依托废旧房屋、沟塘、空地等场所,打造 “渔民文化” “端午文化”“荷文化” “水稻农耕文化” “产业巷”等当地特色文化,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凸显游园建设附加值。成功举办 “××乡两届端午民族文化节”“××乡第一届××文化节暨小龙虾美食节”“××乡第一届××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向心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四是优化奖惩机制。建立周观摩评比奖惩制度,组织乡包村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包村干部等逐村观摩,逐项登记问题,建立督导台账,兑现奖惩,跟踪销号。建立健全 “红黑榜”曝光机制,完善由上至下政府督导、由下至上群众反馈的双向机制。利用各村主干道红榜张贴优秀经验与做法、黑榜张贴存在问题与短板,全方位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评比的良好氛围。试行积分管理制度,在乡村爱心超市试点基础上,向评比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党员干部、典型家庭发放积分卡,凭积分卡兑换生活用品,大幅度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
五是开展街道整治。组织人员大力开展街道整治,实行街道分班管理制度,由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治安大队人员分班在逢集日和备集日对街道进行管理。对店外经营、乱停乱放及摊位经营进行管理。
三、人居环境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乡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经过不断地巩固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我乡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则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科学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促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我乡已有884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完成,完成三年厕改总任务的66%。同时各村已在村委会、人口聚集地附近配备无害化公共厕所,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总方针,结合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一般整治村庄和重点整治村庄分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坚持常态化管理,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目前,我乡大部分村庄一改往日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牲畜粪便、秸秆垛乱堆乱放的地景象,村居环境明显改善。同时,我乡村庄在道路硬化方面也卓有成效,村民出行也日益方便。三是群众卫生意识提高。通过不断地整治提升和典型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观念日益渐入人心。文明村庄和“五美庭院”创建工作,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积极移风易俗。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大提升,村村争典型、户户当示范的氛围浓厚,促进了村庄人居环境大改善、群众精神面貌大提升。四是道路绿化工程。我乡选用适宜本地乡土树种,在村主干道、庭院周边、村内道路河渠两侧栽植树木。分别在我乡境内战备路段和柏河路段打造了紫薇大道和樱花大道,成为我乡一道亮丽的名片。每逢花期,各色紫薇花与樱花相继盛开,美不胜收。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吸引力众多人来参观游玩。
四、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分析
××乡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重视和解决。
一是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居民群众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影响缺乏认识,主动性不强,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甚至个别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因此成了环境整治工作的旁观者、局外人,对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群众自觉性有待提高,虽然部分村庄通过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落实了村民主体责任,但由于约束激励机制不够,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堆秸秆等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部分领域治理不充分。部分治理环节需要深化治理,例如,“厕所革命”中粪污清洁化处理的进程滞后于厕所类型卫生化,也就是说,部分农户的户厕改造不彻底。且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比较滞后。有的个别农户厕所建成后,基本没使用,还是继续老传统用厕方式,对污水处理的意识也不强。在垃圾治理中,伴随生活垃圾处理的集中化,农户层面对垃圾的回收利用却略有消减,集中后的垃圾的循环利用需要加速。污水治理进程尚缓,多数农户没有可得的公共排污设施。有的村虽配套了环卫设施,要么遭到破坏,要么滞留在村委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不健全。相关的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标准、奖惩机制等不够完善。村委会对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建立村规民约治理村内环境卫生,但依据村规民约对环境卫生进行粗放管理,管理效果参差不齐。村干部责任心强的村内治理得较好,村干部责任心差的村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四是基础保障还有所欠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些村庄自身无力承当清洁乡村活动的经费投入,无足够的资金保障设施正常运转及后期维护,农村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而导致村庄脏乱差问题出现反复,同时,一些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专业性还不够强,参与整治能力有限。
五、下步打算
下一步,××乡将紧紧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三清两改”整治行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清垃圾。清理街道路口、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路口、主干道、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二是清水体。重点清理河道、坑塘白色垃圾,确保无黑臭水体现象的发生;三是清秸秆。秋收时节即将到来,我乡将把防火禁烧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在禁烧的同时,大力宣传,严禁秸秆乱堆乱放,确保秸秆堆放到集中堆放点;四是改厕。继续加大农户改厕力度,确保农户都用上卫生厕所;五是改不良习惯。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家家户户室内室外干净整洁;同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总方针,结合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以一般整治村庄和重点整治村庄分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坚持常态化管理,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六、人居环境工作建议
(1)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注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村党支部要注重发挥系统谋划、机制建设引领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在各个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树立榜样、带动群众,逐步扩大示范效应。做好对村民自治组织及村民的规范引导、政策宣讲、能力培训等工作。鼓励社会组织、环保志愿者和社会专业人才帮扶村民自治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充分发挥群众作用。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农村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更新细化农村环境保护的内容条款,约束规范村民环境行为。明确农户维护公共环境的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民自己负责,鼓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发挥熟人社会的独特优势,定期张贴环境卫生检查结果的“红黑榜”,强化农户维护环境的自觉性。制定“积分兑换”“星级评比”等奖励措施,并逐级提高奖励标准,达到激励村民的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硬仗。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这场硬仗中的主体作用,在国家提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和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使农民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中来,那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想取得彻底的胜利是决然不可能的。
3、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做到建管用并重,明确地方政府、运行管理单位等的责任建立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的长效管护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领域设施设备,如污水处理、立即清运等项目的管护、验收、监督评估等制度建设。在管护队伍方面,要优先考虑当地低收入人群及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在管护经费方面,可以采取农民适当付费方式,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责任感。
4、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一是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制定资金使用办法,明确使用范围和方向,保证专款专用。二是多方筹措资金。整合相关配套奖补资金,引导金融资金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高财政奖补标准,鼓励乡村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费的收缴和使用,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清理及垃圾处理有偿服务:盘活现有资源,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道路、河流、污水处理设施等改造和造林绿化等;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整合环保、交通、城乡建设、农林水利等项目资金,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标杆引导,集中财力建设重点乡镇,逐步扩点带面。在保证环境整治基本支出的基础上,优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硬化美化乡村道路,满足生态建设需要,实现建设和整治同步走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自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我乡按照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域保洁长效体系。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模式,××乡街道及各村委都设置了垃圾清运设施,在居民生活区设置了合适数量的垃圾桶,各村委都有专门的垃圾处理中转站。居民产生的生活生产垃圾由聘用的专门保洁人员进行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每日全乡清运垃圾量为1.5吨左右,并将垃圾集中清运到各村委的垃圾处理中转站,并由垃圾清运车辆将垃圾集中运送至新蔡县发电厂进行回收利用。在污水处理方面,我乡正在街道上建立污水处理厂,不日建成后将投入使用,使我乡生活污水处理明显提升。同时,大力开展河道清理工作,清淤疏浚堰塘沟渠。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与河长制工作并行,全面完成河道乱堆、乱占治理任务,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防止反弹。在厕所革命方面,我乡大力开展户厕改造工作,并在适当位置建设了公共厕所。在游园建设方面,我乡已在十个村委范围内打造11个游园,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管护。
二、人居环境整治做法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构建 “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整治工作模式,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实施细则。将全乡10个行政村细化为78个网格,责任到人,形成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是形成干群合力。以人居环境整治及 “三捐”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激发群众美化家乡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捐、成功人士奉献捐、村内群众自愿捐、微信平台场外捐的良好局面。全乡累计收到捐款47万元,捐物折合23.6万元,捐工1.6万人次,有力支持了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
三是擦亮文化底色。依托各村资源禀赋,建设有 “生姜”“蘑菇”“党建” “端午” “诗经”等40余个主题乡村文化游园。依托废旧房屋、沟塘、空地等场所,打造 “渔民文化” “端午文化”“荷文化” “水稻农耕文化” “产业巷”等当地特色文化,厚植乡村文化底蕴,凸显游园建设附加值。成功举办 “××乡两届端午民族文化节”“××乡第一届××文化节暨小龙虾美食节”“××乡第一届××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向心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四是优化奖惩机制。建立周观摩评比奖惩制度,组织乡包村班子成员、支部书记、包村干部等逐村观摩,逐项登记问题,建立督导台账,兑现奖惩,跟踪销号。建立健全 “红黑榜”曝光机制,完善由上至下政府督导、由下至上群众反馈的双向机制。利用各村主干道红榜张贴优秀经验与做法、黑榜张贴存在问题与短板,全方位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评比的良好氛围。试行积分管理制度,在乡村爱心超市试点基础上,向评比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党员干部、典型家庭发放积分卡,凭积分卡兑换生活用品,大幅度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
五是开展街道整治。组织人员大力开展街道整治,实行街道分班管理制度,由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治安大队人员分班在逢集日和备集日对街道进行管理。对店外经营、乱停乱放及摊位经营进行管理。
三、人居环境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乡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经过不断地巩固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我乡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原则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科学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促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我乡已有884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完成,完成三年厕改总任务的66%。同时各村已在村委会、人口聚集地附近配备无害化公共厕所,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总方针,结合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以一般整治村庄和重点整治村庄分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坚持常态化管理,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目前,我乡大部分村庄一改往日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牲畜粪便、秸秆垛乱堆乱放的地景象,村居环境明显改善。同时,我乡村庄在道路硬化方面也卓有成效,村民出行也日益方便。三是群众卫生意识提高。通过不断地整治提升和典型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观念日益渐入人心。文明村庄和“五美庭院”创建工作,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积极移风易俗。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大大提升,村村争典型、户户当示范的氛围浓厚,促进了村庄人居环境大改善、群众精神面貌大提升。四是道路绿化工程。我乡选用适宜本地乡土树种,在村主干道、庭院周边、村内道路河渠两侧栽植树木。分别在我乡境内战备路段和柏河路段打造了紫薇大道和樱花大道,成为我乡一道亮丽的名片。每逢花期,各色紫薇花与樱花相继盛开,美不胜收。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吸引力众多人来参观游玩。
四、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分析
××乡在持续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重视和解决。
一是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居民群众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影响缺乏认识,主动性不强,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甚至个别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因此成了环境整治工作的旁观者、局外人,对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群众自觉性有待提高,虽然部分村庄通过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落实了村民主体责任,但由于约束激励机制不够,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堆秸秆等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部分领域治理不充分。部分治理环节需要深化治理,例如,“厕所革命”中粪污清洁化处理的进程滞后于厕所类型卫生化,也就是说,部分农户的户厕改造不彻底。且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比较滞后。有的个别农户厕所建成后,基本没使用,还是继续老传统用厕方式,对污水处理的意识也不强。在垃圾治理中,伴随生活垃圾处理的集中化,农户层面对垃圾的回收利用却略有消减,集中后的垃圾的循环利用需要加速。污水治理进程尚缓,多数农户没有可得的公共排污设施。有的村虽配套了环卫设施,要么遭到破坏,要么滞留在村委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不健全。相关的环境卫生要求、保洁员保洁标准、垃圾清运标准、奖惩机制等不够完善。村委会对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建立村规民约治理村内环境卫生,但依据村规民约对环境卫生进行粗放管理,管理效果参差不齐。村干部责任心强的村内治理得较好,村干部责任心差的村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四是基础保障还有所欠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些村庄自身无力承当清洁乡村活动的经费投入,无足够的资金保障设施正常运转及后期维护,农村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而导致村庄脏乱差问题出现反复,同时,一些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专业性还不够强,参与整治能力有限。
五、下步打算
下一步,××乡将紧紧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三清两改”整治行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一是清垃圾。清理街道路口、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路口、主干道、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二是清水体。重点清理河道、坑塘白色垃圾,确保无黑臭水体现象的发生;三是清秸秆。秋收时节即将到来,我乡将把防火禁烧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在禁烧的同时,大力宣传,严禁秸秆乱堆乱放,确保秸秆堆放到集中堆放点;四是改厕。继续加大农户改厕力度,确保农户都用上卫生厕所;五是改不良习惯。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家家户户室内室外干净整洁;同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按照“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总方针,结合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以一般整治村庄和重点整治村庄分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坚持常态化管理,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村民素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生活品味,引导广大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
强化督查问责,巩固成果。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要增加检查次数,扩大检查覆盖面。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村委进行典型宣传,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严肃追责,奖惩并举、以奖代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六、人居环境工作建议
(1)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注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村党支部要注重发挥系统谋划、机制建设引领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在各个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树立榜样、带动群众,逐步扩大示范效应。做好对村民自治组织及村民的规范引导、政策宣讲、能力培训等工作。鼓励社会组织、环保志愿者和社会专业人才帮扶村民自治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充分发挥群众作用。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农村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更新细化农村环境保护的内容条款,约束规范村民环境行为。明确农户维护公共环境的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民自己负责,鼓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发挥熟人社会的独特优势,定期张贴环境卫生检查结果的“红黑榜”,强化农户维护环境的自觉性。制定“积分兑换”“星级评比”等奖励措施,并逐级提高奖励标准,达到激励村民的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硬仗。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这场硬仗中的主体作用,在国家提高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和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使农民主动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中来,那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想取得彻底的胜利是决然不可能的。
3、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做到建管用并重,明确地方政府、运行管理单位等的责任建立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的长效管护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领域设施设备,如污水处理、立即清运等项目的管护、验收、监督评估等制度建设。在管护队伍方面,要优先考虑当地低收入人群及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在管护经费方面,可以采取农民适当付费方式,进一步增强农民的责任感。
4、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一是设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制定资金使用办法,明确使用范围和方向,保证专款专用。二是多方筹措资金。整合相关配套奖补资金,引导金融资金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高财政奖补标准,鼓励乡村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费的收缴和使用,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清理及垃圾处理有偿服务:盘活现有资源,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道路、河流、污水处理设施等改造和造林绿化等;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整合环保、交通、城乡建设、农林水利等项目资金,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标杆引导,集中财力建设重点乡镇,逐步扩点带面。在保证环境整治基本支出的基础上,优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硬化美化乡村道路,满足生态建设需要,实现建设和整治同步走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乡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29日上一篇:2024年××乡镇下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基层减负工作汇报材料(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