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创新型滨海城区建设——在全省阶段工作总结分析会上的交流发言
今年以来,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把抓党建作为第一政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
一、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管党治党从严,夯实执政之基
(一)切实加强思想理论武装。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我们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最强法宝、最强武器,常态化开展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作用,持之以恒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2022年以来,全区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500次,实现处科级干部和社区党委书记学习轮训全覆盖,形成87个高质量调研成果,并有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思路举措,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二)创新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重视支部、大抓支部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光荣传统。2022年以来,我
们全面贯彻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理念,紧紧抓住支部建设这个“线头”,坚持问题导向、贴近基层实际、注重改革创新,在全区469个党支部全面推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围绕组织建设、工作职责、党员管理、制度建设、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等六大方面,聚焦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社区、“两新”组织等四大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并逐步强化、深化、优化,从推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1.0版89项标准,到2.0版25条参考指标,到3.0版“新九条”,建立健全了可操作性强的抓支部长效机制,推动党支部工作真正严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三)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在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中,我们把政治生态的打造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锐意改革、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给锐意改革进取、主动担当作为、不计个人得失的干部压担子、交任务、铺路子,加强正向激励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政治激励、用人激励、精神激励,深化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真正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敢为,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持续强化“无卡区”建设、“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试点,以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实现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为重点开展纪律规矩教育,坚持暗访、曝光、查处、追责“四管齐下”整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综合运用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等多种方式坚决查处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行业和领域腐败案件,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二、以高质量党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扬发展活力
(一)深度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
推进***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把党建工作如何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实现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作为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举办全区处科级干部***大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充分发挥**与**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的区位优势,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所能”谋划工作,推动以**街为重点的***地区成为深港合作的又一重大战略平台——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聚焦规则、标准等政策相互衔接,进一步深化与**在科技创新、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全面合作,着力打造集跨境旅游合作区、国际商贸消费先行地、深港先行先试承载平台、大湾区深度合作示范区于一体的区域发展范例,为实现***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贡献**经验。
(二)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企业投资更多关注的是营商环境,看有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是不是办起事来更舒畅、更有利于企业长久发展。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为企业做好服务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重要举措之一,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实施“精准提质、智能升级”行动,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
率100%、246项服务事项全城通办且办理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50%以内,全面推行“主动对接需求、数据精准分析、上门贴心服务”的特色政务服务模式,梳理出54项企业及人才需求最集中、业务量最大的服务和审批事项,让企业、人才不出门就能享受一流政务服务;建立以企业感受度为导向的政策评估机制,制定实施《**区招商引资促进办法》及企业成长扶持、园区企业扶持等17个产业扶持政策文件。大力开展“百人服务百企”活动,推动政府与企业间政策信息精准对接、无缝衔接,特别是对重点项目,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明确专人跟踪推进,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
(三)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区拥有首屈一指的生态环境,我们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作用,成立建区以来最高规格的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好山好水好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经济”与“建设绿色发展典范”两手抓,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了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生态文明碳币体系、国际生态安全港建设国家标准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以绿色为标尺引领港口物流业、黄金珠宝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条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2022年,辖区空气优良率97.8%,空气优良天数353天,PM2.5均值22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优于欧盟标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稳定在99%以上,河流、海域、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全区工业、商业、办公、居住区直饮自来水通达率100%,居民小区直饮自来水入户率达97%以上,成为**首个自来水直饮示范区;率先实现公共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害垃圾安全处理率3个100%;辖区先后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个区级SUC国际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兴*
(一)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的领导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始终坚持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领导经济工作的政治责任,主动把自身放在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大力实施“产业兴*”战略,适当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引领带动力强的总部型企业和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加强与**中文大学、**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合作,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总部经济为主体和高端航运服务、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等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既突出深港旅游消费合作,打造国际商贸消费先行地,又充分发挥“两制”之利在深港产业融合上做文章,加强深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更聚焦社会民生领域合作,积极探索融汇深港、对接国际的社会治理和
服务模式,全力支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港优势,加快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大力发展以货物保险等航运金融为重点的特色金融产业,支持**港加大与湾区各港口的合作交流,促进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提升,使之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级港口群。
(二)加强民营企业党的建设。
**区民营经济无论是经济总量、税收贡献,还是投资规模、吸纳就业,都处于主导地位,对全区经济稳定、产业升级、民生保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坚持把民营企业作为“产业兴*”的主阵地,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战略思维,创新党组织设置提升覆盖效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选取**国际、华大基因等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经济产值高、党建基础好的龙头企业为代表,指导其帮助行业上下游企业开展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等工作,努力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上,使辖区产业生态更加完善、更具活力;推行依托枢纽型组织设置党组织方式,坚持区域和兜底覆盖,建立建强大百汇、壹海城、北山工业区等园区、商圈战斗堡垒,着力提升园区、商圈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引领力,实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的组织的地方就有党建阵地,有党建阵地的地方就有党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做到抓党建促发展。
(三)推动人才强区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创新最核心的因素。我们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打造“梧桐凤凰”“梧桐工匠”“梧桐青苗”三大人才品牌工程,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并
覆盖成长型人才、技能人才和青年储备型人才等各层次人才;创新建立柔性引才新机制,构建人才政策、人才评价、人才服务三大体系,出台对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最高达1000万元资助等七项优惠政策,不断强化政策比较优势,激发人才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设立规模达20亿元人民币的创业发展基金,为人才创业融资提供企智、资智对接平台和资金支持,通过创业项目吸引集聚更多人才;推进人才服务载体建设,建立区、社区、园区三级人才服务站和人才服务联络员队伍,特别是建立区领导结对服务专家人才制度,高效服务专家人才干事创业,开通人才诉求“e点通”平台,为人才子女义务教育、社区居家养老、配偶就业、学术交流、创客大赛、国际竞赛等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打造最优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目前,全区共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1527人,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四、以高质量党建优化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水平
(一)创新社会多元共治机制。
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是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力量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社会力量指明方向,以改革为社会力量释放空间,以扶持为社会力量提供保障,全面拓展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和广度,率先成立区级社会组织党委,将党旗插到社会工作一线,并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组建联合党支部,实现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深入推进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实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制定和谐劳
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首创劳动争议移动仲裁庭,设立全国首家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和首家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率先探索出社会力量与政府管理相衔接的机制,将构建“政社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率先在残疾人、医务、学校等10个领域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标准,为全国的社会服务创造了新鲜经验;率先在居民小区、大型企业等社区组织创建综治服务室,授权开展治安保卫、人民调解、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信息采集等工作,有效弥补了基层治理的“真空”和“盲点”,切实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目前,辖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0.8个,每年有超过15万人次接受过各类社会组织服务;注册志愿者达到24500名,占辖区常住人口的10.5%;辖区内77个设有“社区组织综治服务室”的物业小区和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零发案”比例、矛盾纠纷调解率、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信息采集率“三个大幅提升”,分别从60%提高至93%、45%提高至98%、90%提高到99%。
(二)打造“百姓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们在基层治理中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率先建立民意畅达机制,通过在社区建立民意表达工作室、开发民意畅达系统、设立“**民意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实现百姓建议诉求第一时间发现、转办、办结和反馈,打造了“党建引领、群众出题、政府答卷、群众评判”的党群同心共建基层治理格局。特别是,我们利用民意畅达系统大数据分析,对反复出现、超期未办的诉求,召开区、街道、社区三级党
群议事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职能部门、党员群众代表、诉求人和相关方参加,面对面推动问题解决,并对议定事项通过民意畅达系统跟踪督办。目前,已累计召开
200余场党群议事会,解决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地铁施工补偿等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三)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枢纽平台作用。
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直面群众的桥头堡,在打基础、补短板、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服务广大基层群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成6000平方米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和1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达25712平方米;紧紧围绕党员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成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等党建书吧31个,建立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多方会议系统及监控系统,创新运行管理量化考评机制和错时、弹性工作机制,系统整合党建、民生、教育、文化等各类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综合性服务,让党员群众愿意来经常来,使之真正聚人气聚人心,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将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牢牢把握***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产业兴*”战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努力为“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整理5篇)
下一篇:团总支工作总结[全文5篇]